学习外语除了先建立好正确的思维之外,接下来便是开始行动。
如何行动便成了我们接下来的主题,我们需要准备什么。
首先,我们不要着急开始做,我们要想想该做些什么更够使我们的行动更加有效率,更有持续性。
努力并不难,难在坚持,能够持续做下去,才是我们的目标。
故而,我们要掌握任何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先认识核心原则是最正确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能让我们知道正在使用的措施和方法是否准确。
书中提出了五项学会外语的核心原则
原则一:从和你有密切关联的外语内容学起
原则二:把外语当成沟通工具
原则三:理解了含义,自然能获得外语
原则四:生理训练为主
原则五:掌握好心理状态
任何对于我们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或信息,自然会高质量的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并快速记住。寻找意义是学一门外语的第一步,无论什么资料,应当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有建设性帮助的内容进行学习。
总之,我们的第一步是需要找到我们与一门外语之间的重要关联。以此,为我们后续学习提供稳固的基台。
找到关联之后,我们还要明白我们与外语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了什么,简而言之,即方向。
语言的本质是工具。
我们创造并使用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沟通,无论口头还是书面,本质上就就为了得到沟通的效果。
尽管这些我们都懂,但为了巩固这样的思维方向,我们必须要再提一遍,且书中还给出了把外语当工具的几点好处。
1、把外语当成工具,会让你通过“用”来学外语,而不是先学后用。
2、把外语当成工具,会让你从功能出发,吧形式放在后面学。
3、把外语当成工具,会让你自然接受多种说法,因此不拘泥于一个“标准答案”。
4、把外语当成工具,可以获取“反馈”带来的巨大帮助,因此效果好。
同时,把外语当成科学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验,那便是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越在意我们越害怕,越害怕越难开口。
但其实,这些所谓的错误只不过是形式上的错误,根本不影响沟通效果而已。
正确的态度是先掌握沟通,然后再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解决形式问题。回想我们的母语学习,也是如此。我们是先学会了听和说,才在之后上学校学习拼写、读、语法等。
本质上,我们不是要贬低应试教育,或其它的意思,只是希望我们摆正思维,利用这样的一个规律,结合现有的阶梯学术式外语教育,以提高我们在学习外语上的效率,及成功率。
原则三中,只有两个名词,一个是可理解输入,一个是相信。
可理解输入就是先理解含义,然后下意识自动获取外语的过程。小孩子不一定直接知道生词的确切含义,在懂整个上下文的情况下,大概能感觉的到是什么意思,接触多次后,明白了意思,自然就牢记了。
另外,相信——相信自己的潜意识学外语的能力。大家学习读和写的时候,已经可以先说流利的中文,中文的听说问题早已在上学之前解决好了。如果你回想自己学中文的过程,我相信你一定会发现,自己是不知不觉学会了很多。
相信自己的直觉。
最后,生理训练和掌握心理状态也很重要,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训练大脑神经和外语肌肉以及心理建设,学外语的过程就是一个肌肉训练过程。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重中之重就是听力问题,听得过程情况决定了我们读写及交流,所以一定要用足够时间锻炼耳朵里的外语听觉神经。
书中引入了一个概念——听觉过滤。
科学研究证明,我们的听觉系统有专门过滤语言音节的部分,对熟悉的语言,大脑的过滤功能会把音节送到思维处理部。但对不熟悉的语言音节,过滤就会把声音过滤掉,结果是听不熟悉的语言时,就会感到声音很模糊,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听什么。
而练习听力的前提更是需要把发音练好,这个过程觉不是累积知识的过程,和听力一样,它是一个生理系统训练的过程。为了练好发音,我们必须练好自己的面部肌肉。
另外要练好外语,除了听力和发音之外也要故意把外语的条件反应练出来。就像我们在说母语时,能下意识的做出反应,不需要思考,脱口而出。
至于掌握好心理状态的内容就没有什么好谈的了,心理状态和学习效果有着密切关系,尽量让自己不要处在负面情绪当中,就算产生了负面情绪了,我们也要学会快速的调整自己,不让自己长时间的陷入其中,影响我们的大脑学习,和消耗不必要的精力。
用深度放松的状态来学习,并管理自己的渴望,不要急躁,学外语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做好持久战斗的准备,以及忍受刚开始听不同的阶段。而解决办法就是“泡脑子”的听力训练方法,讲自己长时间持续地置身在外语听力环境当中,让自己慢慢熟悉外语的节奏,旋律、语感等决定外语学习效果的模块。
いま、わたしは にほんごを べんきょうします。
がんばで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