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毛诗传》:“渝,变也。”
《郑笺》说“舍”;“犹处也。之子,是子也。是子处命不变,谓守死善道,见危授命之等。”《经典释文》说:“舍音赦,王云:‘受也。’沈书者反。”(《经典释文》)
据《郑笺》,“舍命不渝”意思是接受天命,守善道而不变。
马瑞辰认为“舍”是“捨”的“省借”(用“捨”的声符字“舍”代替本字“捨”)。“命”当读如“死生有命”的命。
《说文解字》:“舍(shè),市居曰舍……捨,释也。从手舍声。”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大意):
“市居曰舍”,《说文》食部说“馆”字“客舍也”,“客舍”是什么?就是“市居”。“市居”到底是什么呢?《周礼•地官•遗人》说:“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巿,巿有候馆,候馆有积。”(大意:凡城邑郊野的道路,每十里设置“庐”,庐里有饮食;每三十里设置“宿”,宿里有候迎宾客之处(客舍),客舍里有少量储备粮草;每五十里有“市”,市里有侯馆,侯馆里有大量储备粮草。
郑玄注解说:“一巿之间,有三庐、一宿。”(市与市之间,五十里路,其间设置三庐一宿。)侯馆、庐、宿都是《说文》说的“巿居曰舍”也。“巿居”的“市”不是指做买卖的地方,而是宾客所到之处。
“舍”可以停止休息,因此“舍”引申出“止”的意义。《尔雅•释诂》说:“废、税、赦,舍也。”凡是停下去干什么(“止于是”)说“舍”,停止不干什么(止而不为)也叫“舍”,它们意义不同用法相同,就像“置之而不用”(放在那里不用了)叫做“废”,“置而用之”也叫做“废”。《论语》说“不舍昼夜”,是说不放过昼夜(日夜不停息),不放过昼夜,即是不停止于某一昼一夜,以现在的俗音发声,上声去声都一样。古音不分上声去声,舍、捨二字义相同。
捨就是释,放弃。
据马瑞辰及段玉裁对舍的注解,“舍命不渝”,就是放弃生命也不改变。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其:语助词。他这样的君子,宁可舍弃生命也不会改变。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