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为,幸福就是有钱有闲,家庭美满,事事顺利,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拼命工作,攒够银粮。所以一直在打工,这么多年都没有什么职场真空期,但是却越来越焦虑,越来越不敢停下来。一边像个怨妇时而忍耐时而暴躁地在扮演一个合格的打工人,一边生怕哪一天裁员的名单上有自己。有时候觉得还没有老家的"农村少奶奶"们幸福感强,像个陀螺转的脑袋迷茫。
看完《纳瓦尔宝典》,我对幸福有了新的理解,甚至发现自己生在福中不知福。
纳瓦尔认为“幸福就是一种不需要主动作为的状态,是一种豪无缺憾感的充盈状态。真正的幸福只是内心平和的副产品,主要还是源于接受现实,而不是改变外部环境。”
我想到,为什么我没有太强烈的幸福感,可能正是因为我太想谋求些什么,总觉得生命中这个不够,那个不好,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有一些过高的要求。昨天本该更好的,今天不配享受好的,明天一定要最好的,反正没有一天是美好的,陷入死胡同,世界好像就是灰色的。
纳瓦尔说,人生在世,我们从大千世界中获得各种各样的感官体验和刺激,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至于如何思考、判断和对待你所感知的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选择权在你手上。“幸福是一种选择”。
我发现我好像从来没有运用过这个“选择权”,认为幸福应该是被动的感受,周遭的事物,身边的人,经历的事情才决定我幸不幸福。寄托于老公特别体贴别动不动发火,孩子特别听话别让老师点我,婆婆很讲道理别老是叨叨,上司也很靠谱别动不动让背锅,甚至隔壁的车不要挡住我的小电动,地铁上别那么多人都没有个座位…可是这么多不可控的因素,失败系数太大,幸福的概率怎么会高呢?
“世界只是折射个人感受的一面镜子。”是的,纳瓦尔的话让我明白是我选择了让世界影响我的方式,是我“允许”它让我不敢觉得幸福。想想又觉得好可怜,好像一个自虐的人,总把自己带进沼泽一样的世界,拔都拔不出来。
纳瓦尔说“对他而言,幸福的本质更倾向于平和,而不是快乐。”
这个观点点醒了我,哪有那么多快乐的多巴胺,为什么不试着保持平和的心,没有目地的体会,不抗拒不美满的一切,抚平焦虑的内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呢。平和就是幸福呀,既容易又难得的幸福呀。
可是该怎么让自己对幸福“敏感”一点呢?纳瓦尔说,“就像提高身体素质一样,可以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稳步提高自己的幸福基线”,方法如下:
“理性很强的人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无感反应获得平和,即学会漠视自己无法控制的事物。”
“我降低自己的身份感。我屏蔽脑海中的噪声和杂念。”
“我不在乎那些无关紧要的事。”
“我不参与政治。”
“我远离郁郁寡欢的人。”
“我珍惜光阴。”
“我阅读哲学作品。”
“我进行冥想练习。”
“我和快乐知足的人效。”
以上这些方法,我觉得简直是幸福宝典,值得每个人细细解读和体会。虽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每一个都会觉得精彩,不是吗?
原来,幸福不在远方,不在未来,而是立地成佛。我将身体力行,刻意练习,再也不指望外力,而是自己确保自己的内心离幸福近一点。可能这一刻的顿悟仿佛获得了释然,但是说易行难,真的遇到事情了也许心猿难除,但是怕什么前路坎坷,一次是一次的历练,一次是一次的蜕变。
希望看到这篇文的你也能有所启发,来也是缘,走也是缘,愿我们都离幸福近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