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海书法作品:
李江海作品《赠刘采春》隶书,八尺对开,横幅。唐代元稹《赠刘采春》,书于辛丑暮春,古都金陵文华殿。
唐.元稹《赠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调任同州刺史。文宗太和时,任武昌军节度使,死于任上,年五十三。元稹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文学主张与白居易相近,提倡杜甫「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的精神,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写过一些《乐府古题》和《新题乐府》,借用乐府的体裁,自出新意,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他还写过不少古诗和律诗,其中也有讽刺现实的,称作「古讽」、「律讽」。此外,他也还写过不少古今体艳诗和悼亡诗,言浅情深,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他的诗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稹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揭露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但深度、广度都不及白居易。诗的风格与白居易相近,都有语浅情深的特点。
刘采春,生卒年不详,淮甸(今江苏省淮安)人,伶人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周德华是唐人刘采春的女儿,善歌,又能自制新词,有《杨柳枝曲》。(关于此诗的作者,说法不一。有的记载为周德华,也有说成刘采春作,又说是刘禹锡的作品,但刘集中不载。还有人考证,此白居易作,题为《板桥路》,诗共六句,(见与《白居易集》卷十九)乐府。刘采春家境贫寒,后加入戏班子。她和丈夫都是戏曲演员,组建戏班,四处走穴。刘采春歌唱得尤其好,她有夜莺般的嗓子,“歌声彻云”,当时江南一带,只要刘采春的《曲》响起,“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刘采春是唐朝江南的女艺人。淮甸(今江苏淮安)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绍兴市)人,伶工周季崇之妻。她既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元稹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时(820—829),她随丈夫周季崇等从淮甸来到越州,深受元稹的赏识。元稹《赠刘采春》诗说她“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即《啰唝曲》,《全唐诗》录存六首。
刘采春:淮甸(今江苏清江、淮安一带)人,唐代伶工周季崇之妻,生卒年份不详。善歌,诗人元稹颇为赏识。其所作《啰唝曲》较有名,有人疑为他作。双蛾:双眉,这里指眼眉。谩:意指烦琐。额罗:裹在头上的轻纱。笏:朝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和竹板制成。为指画和记事之用。雅措:雅致。低回:徘徊。肠断:同断肠。指忧伤至极。望夫歌:即《啰唝曲》,此曲以盼远行人回家之意为题,其一云:“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上望,错认几只船。”这是一首歌咏美女的诗。诗中歌颂了江南名媛刘采春的仪表和文采。元稹相识薛涛以后才认识刘采春的,一见钟情,乐不思蜀,致使薛涛为此大为伤感。可见刘采春并不亚于薛涛。尤其她写的六首《啰唝曲》,多被选家青睐,称为诗中珍品。据传,元稹颇为风流,又善于心计,为了得到刘采春,不惜小施伎俩,使刘被逼就范,刘悲愤羞惭,一气之下自尽而死。并留下绝命诗一首,诗云:“闻道瞿塘顾堆怀,高山流水近阳台。旁人哪得奴心事,美景良辰永不回!”美人之死,究竟为谁之过?似乎已成为历代经久未决之悬案。其实不然,美人是无罪的。她们的美是大自然的杰作,一如梅兰竹菊,其所点缀的是整个世界,世界也因为她们而美丽,而不能被某一两个人所任意采撷和占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