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一个是行动不便、需要坐轮椅的大富豪菲利普,另外一个则是刑满释放人员德瑞斯,一个相当懂得察言观色的黑人小伙子,如今他是菲利普的“保姆”,负责照顾他的一切饮食起居。
从表面上看,菲利普和德瑞斯之间可以说没有一点相似之处,不论是他们的生活背景还是身份地位,基本上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可即使如此,这两个人还是建立了一种不太稳定但持续上升的朋友关系,而且全部是以真诚、坦白和幽默作为根基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将经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情感洗礼,同时也逼迫着他们重新审视生命与爱的意义。
关键词:
平等
这个世界不缺乏同情,缺乏的是尊重和平等。
看完这部电影,这句话却是不期然的从脑海中冒出来,这部电影并没有多少激动人心的时刻,有的只是春风化雨般的生活琐事,而且穿插其中的暖暖温情。
大富豪菲利普因为跳伞事故导致只剩下头可能动之外,身体的其他机能已经完全没有感觉,即使再富有,有再多钱,在其他人的眼中,他永远是个残疾人,收获到的是小心的看护和同情,而他恰恰不需要的就是同情。
当然因为高薪水的诱惑永远不缺少有人来应聘看护的岗位,但是,看护人的心态却永远把他当作一个病人,而不是一个正常人的对待。
唯一例外的则是德瑞斯,机缘巧合之下德瑞斯正式成为了菲利普的私人看护,因为菲利普本身是喜欢追求刺激的,这样的人是不会拘泥于小节,这也是为什么德瑞斯才开始并不知道菲利普全身并没有知觉,被开水烫了手才明白过来,好奇之下还拿着开水来做试验,其他人一看大惊失声,而菲利普只是淡淡的说他在做试验罢了。
德瑞斯并不认为对方是残疾人就认为对方一定要值得同情,更没有刻意回避这样的问题,不是没感觉嘛,那是你说的啊,我并不知道,那得要试下才会明白,这样的事放在后续任何看护身上都不会发生,因为这些看护从心底把菲利普当作一个残疾人,那这些病痛不能提起,否则会伤了病人的心,其实这样做反而在不经意间让菲利普感觉不痛快,即使他是病人,也希望自己能被他人当成正常人看。
大条的德瑞斯并不是刻意这样做,而是从心底没有把对方当作残疾人看,电话响了,自己玩着手机,直接把手机递给对方,根本没想到对方的手只是个摆设,可没办法接电话的。
当朋友警告菲利普是贫民窟出来的,可没有同情心,而且刚刚从监狱中放出来,得要小心。但是菲利普回答的则是:我要的就是这点,没有同情心。
当然这两者的同情心其实概念还是有差别的,前者说的菲利普没有同情心可能会是危险分子,比较残暴,而后者在同德瑞斯接触的过程中应该感觉得到他的本性其实善良,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对他人,特别是对自己是以平等心看待的,只有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大家才能是朋友相处。
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少有上司和下属能成为朋友的,也很少有家长和孩子能成为朋友的,因为这其中平等心并不对等,当无法公平公正的互相对待的时候,只能成为盟友或是家长,但却成为不了朋友。
有平等心的对待,所以德瑞斯并没有把菲利普当成自己的雇主,在和笔友回信的过程中,随便嘲笑写的太浪漫,完全看不懂,听不懂,遇到心爱的人那就直接进攻就成了,正如自己看到了菲利普的秘书眼睛都直的,都是大大咧咧的向对方示爱。也正是在这样的鼓励下让德瑞斯和对方由笔友变成了话友。
听歌剧或是看那些在他眼中无意义的画时,反正自己欣赏水平不高,那就大胆的说出想法就成了,反而是这样的状态让两人的友谊一天天的稳固,正是因为这朋友间的友谊稳固,最终因为家庭问题导致了菲利普不得不放德瑞斯离开。
因为朋友之间是友谊,是希望对方走好自己的路,而不是让对方照顾自己一辈子,而照顾这个病人却让德瑞斯帮助自己的家庭,帮助自己的弟弟,因此,两个人其实都明白,后面的路应该如何走,所以看这部电影有一个观念要纠正的就是,金钱在其中其实涉及的并不多,更多的是友情。
但是,菲利普放走了德瑞斯却让自己变得封闭起来,因为再招聘来的人没有一个会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他,并不能成为他的朋友,而当德瑞斯收到最后管家给的一个夹子,看到他让菲利普寄出的照片时,就明白菲利普还没有真正走出自己的小心翼翼中。
当菲利普知道德瑞斯生活得不如意时,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且还安排了与从笔友到话友的见面,终于让菲利普放下过去,走出来,同时也迎接了另一段真正爱情的到来。
所以,朋友之间的友谊是什么,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帮对方一把。
这部改编至真实事件,并且剧本出于那本原作者的书《第二次呼吸》,其中有一段这样说道:
他让人受不了,虚荣、骄傲、粗鲁、无常,但很有人情味。没有他,我会腐烂而死。阿伯代尔不间断地照顾着我,仿佛我是个待哺的婴儿。他洞察纤毫,在我每一次神不附体时他都会出现,当我在牢篱中他会将我解放,当我怯弱时他给予我保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