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古代史
刘备白帝托孤为什么让诸葛亮“自取”?是真心还是阴谋?

刘备白帝托孤为什么让诸葛亮“自取”?是真心还是阴谋?

作者: 津城沐雨 | 来源:发表于2024-01-19 21:43 被阅读0次

刘备临死对说诸葛亮说,如果儿子不行就让他取而代之,这其中既有真心,也有试探和震慑,更有拉拢,还夹杂着无奈。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去世时三分天下只有其一,而且刚刚经历过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夷陵之败的蜀汉,是魏蜀吴三方势力中最弱的一方。

想想自己创业未半即将中道崩殂,克复中原的雄心壮志未酬,满怀遗憾,想想自己的儿子也不知道以后争气不争气,于是,刘备就说出了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这其中有刘备的真心,他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大业。

这时候刘备的儿子还比较小,挑不起大梁,刚开始就跟随刘备打天下的关羽、张飞也已经去世,其他的人根本就没有能力独立支撑危亡中的蜀汉,只有诸葛亮可以独当一面。

这时候的诸葛亮正当壮年,如果诸葛亮真的有野心,刘备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朝中几乎没有人可以抗衡他。想到这里,刘备主动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一种试探和震慑,更是一种拉拢和无奈。我都这样说了,把你当自己人,你以后还好意思对不起我吗?我这么信任你,希望你也“不负我望”,忠心耿耿。

和刘备白帝托孤的诸葛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曹魏托孤的司马懿,司马懿最终走上反叛之路,除了司马懿自己野心勃勃,恐怕也和曹魏对他的不信任、逼迫有一点关系吧!从这一点上来看,刘备更有胸怀和智慧,看人也是比较准的。没有一定的眼光,是做不到三顾茅庐的,也不会看透马谡言过其实的危害。

刘备怀着复杂的心,希望诸葛亮能辅佐自己的儿子,把蜀汉交给诸葛亮,而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对此,大家认为呢?你觉得刘备为什么说出让诸葛亮“自取”的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备白帝托孤为什么让诸葛亮“自取”?是真心还是阴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yj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