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业地产
商业模式的探寻,根植于产业发展需求

商业模式的探寻,根植于产业发展需求

作者: 4e0783d1674a | 来源:发表于2018-05-16 10:03 被阅读3次

    实体经济加速升级、环评立法、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产业政策加速落地,似乎一切为“产业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预备工作”都快准备就绪,而作为动力载体,产业地产的转型升级也到了最后关头,限期将近,给产业地产开发运营商的时间越来越少。

    在新趋势下,我们产业地产开发运营商该如何和趋势赛跑,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残酷又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我们当如何面对?本期嘉宾中联智创创始人、京津冀产业一体化实践者曹志国先生将继续和大家探讨。

    商业模式陷入“流于其表”的角逐

    1.从定名号、示方向开始

    产业地产转型升级是一场激烈的竞争赛,优胜劣汰,比的是谁更快、更准、更实用。在这场混战中,明确方向是头一位的。环望四周,作为产业地产开发商的决策者,对自己今后的身份(方向)首先作出了质疑和探寻。前五年如果不说自己是开发商总觉得比别人低一级,现在好多地产开发者却开始改变自己的身份标签,比如产业运营商,城市运营商,城市服务商等,包括最近比较火爆的各种小镇名号!似乎都在试图将“开发”二字去掉,向更“利产业、利城市、利经济、利生活”的方向靠拢。

    2.却名不符实,难改旧习

    虽然,转型的名号叫得响亮,但国内许多大大小小的产业园区仍旧在做资产,对土地的盈利价值不肯放手,而某品牌企业目前盈利尚可达3700多万元,虽数目与期望相差甚远,但环顾眼前,若不“靠地吃饭”,除了那些产业基础和位置条件独具优势的区域,又有几个产业地产开发商能以别的商业模式得到真正的盈利?产业跨界、多元化发展,到真正做强做大可能还需走一段路。

    产业地产开发商的处境剖析

    1.经济层面:实体经济下行,产业转型升级在加速,高端产业的能力还不足以支撑淘汰低端产能所带来的动荡,产业发展急需产业地产的载体动能和服务动能,为企业和产业发展不断注力。

    2.环保立法:在各种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阶段,对于已经很脆弱的实体企业来讲,要达到环境评估要求,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代价,构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长远考虑绝对是好事,会把一些低端、污染、作坊式的产业淘汰掉,市场环境会更好!

    问:环保问题对于目前中小民营企业是个头痛的问题,而政府对于这个问题是否会出现一刀切呢?

    答:从政策顶层设计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在各地方执行的时候不免有这种情况,特别是京津冀区域,严格执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巡视。

    3.第三层面:原来是政府直接将园区给企业自己独立运作,开发运营商获取土地独立开发权,通过服务做议价。可是,这几年政府发现大多数园区招的企业只是从作坊到正规园区,(只是换了一下位置)没有给当地带来实质性的产业引领、产业聚集!因此,政府开始自建园区,这对产业开发运营商产生了沉重的压迫,但这必定是不可抗拒的趋势。

    (1)不分割,或者将比例70持有、30分割,对于运营商是压力;

    (2)不贷款,将贷款收紧直接影响开发、运营;

    (3)规划要求更严格,开发周期将会加长(原来不办开工就施工,没验收就入驻,消防验收走形式的时代已经过去),将给开发运营商的资金成本带来更大压力。

    所以,大家会发现好多产业运营商的第三方机构、产业人、建筑商眼下也很艰难!

    希望源自洞察需求,不惧突破

    但是总有一些人或机构走在改革的前边,比如我们所提到的“跨界整合”,让某些行业也有可能改变当下的产业格局,比如,我最近发现好几个基金公司正在做着产业运营商的事情,而且特别受到政府的关注和欢迎。他们靠着专业的产业背景、理性的逻辑制定出共赢的商业模式,推动政府、产业、企业实现共赢。

    “基金产业化,产业基金化”这句话值得我们产业人深度思索。到底产业发展的需求是什么?服务的根本是解决企业的什么问题?想要解决企业的发展难题,又需要寻求怎样的跨界合作?一切都是以需求出发,自然而然的构思,有难题有阻碍逐一突破,机遇和希望就在解决问题的路上!

    这正如上次论坛上,和荣盛的王总探讨的产业运营商的三个节点:顶层金融化、中间平台化、深度运营化,要求我们产业运营商的模式与时下需求高度吻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业模式的探寻,根植于产业发展需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au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