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春秋人物探微封建礼教制度
晚上八点,到国学大讲堂,去听黄旭阳老师的《春秋故事》。最近琐事繁忙,有几次没去。没想到黄老师已经讲到十九讲了,正讲到“吴国勃兴——伍员鞭尸”这一段。
惯有的“以古喻今,古今合参,历史穿越”手法。他的语言化用功夫了得,如伍员称吴王阖闾为“老大”;如说服吴王攻打楚国,称霸诸侯,那是在实现美丽“吴国梦”。
——黄老师是成人学校老师,对历史研究非常透彻,他又是“市演讲与口才协会”的核心成员,所以,遥远的春秋故事,被他一演绎,就显得妙趣横生,格外生动。
他当天讲的春秋故事,有两个人物在我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及深深的思考。
第一位人物是伍员。即为过关避难而一夜白头的伍子胥也。
“伍员下麦城,吴起灌郢都,楚昭王西奔,伍员沉湖鞭尸”。十年卧薪尝胆,一报血海深仇,何其快哉!
——一个人,要积攒多深的仇恨,才会挖地三尺,扬棺“鞭尸”,做出如此极端的事情来。要知道在宗法制的古代中国,祖宗庙祀、先人坟墓是何等神圣之物。而掘墓、鞭尸这类行为艺术,已严重超越中国人的人伦底限。
伍员掘墓鞭尸,报仇雪恨的那一刻,究竟应算一个成功者,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抚今叩古,历史纵横处,须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正所谓天道轮回,报应不爽。伍员“鞭尸”这一幕,是否为之后吴王夫差将其赐死,伍员羞于立乎城门之上,忍见勾践引兵杀来,埋下伏笔呢?
第二位人物是刺客要离。他为了接近庆忌(吴王僚的儿子),以达到刺死庆忌的目的,使出“苦肉计”。
由春秋人物探微封建礼教制度——让吴王阖闾断其右臂,杀其妻子,再假意投靠庆忌,验取信任,成为庆忌的心腹。最后,独侍船头,将庆忌一击而中。
站在成功学的角度,站在刺客的角度,要离无疑是集大成者。因为,他完成了主子阖闾交代的使命。
一个既瘦小又面相丑陋的残疾男人,居然除掉可抵万人之勇,足智多谋的庆忌。要离心计之深,谋划之准,简直创造了人间奇迹。
但是,如果站在人性天伦的角度呢,要离就是一个十足的可怜虫、糊涂虫,是一个猥琐不堪的另类,实在为后人所不齿!
因为,他为了帮主子除掉心腹大患,不惜自残其身,牺牲妻子,还让吴王将妻子抛尸于市。
——为了达成目的,伤害自己的身体不说,还踩着妻子的尸体往上走,这种不择手段的行动方式,已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他对主子阖闾的忠诚,实在太愚昧了!
要离骗取庆忌信任,蛊惑庆忌发兵攻吴。在船头上,要离借助风力,重伤庆忌。庆忌觉悟中计,只怪自己粗心上当,反而饶要离不死。
“一日之内,不能死两勇士。”可见,庆忌临死前,很是欣赏要离。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处,庆忌、要离两人的胸襟、格局,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要离是一个人格缺陷严重的刺客,他的行为方式是卑鄙可耻的。在他的心目中,主子托付的使命至高无上,无比神圣,而妻子只是他用计骗取信任,完成使命的一种工具。要离的行为严重践踏了天理人伦,颠覆了二千多年之后,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戳痛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的眼球。
——在听黄老师阐释这个片断的时候,我完全认同他的阐发的观点。人同此心,情同此理,我也在自己的道德法庭里,声声谴责,审判着要离。
但是,沉潜回味,站在漫长而幽暗的时空隧道内,联系前前后后的春秋故事,以及春秋人物画廊,我的心中存了一个大大的疑问。
——现代的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正确地解读要离,评判要离?
要审叛要离,恐怕还要找到与之对话的时空语境。要离是二千多年前的一位刺客。两千多年的中国,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烙印明显的、专制的封建社会。论家庭地位,男子处压倒性优势,女子是绝对的劣势。
从封建礼教的价值体系座标透视,在一个家庭里,男人是绝对的中心,老婆、孩子只是其附庸从属。一个显赫之家家道中落,男人可以领着三妻四妾,及一大群孩子投靠亲戚朋友,他不会有什么不好意思。
城将破、国将亡,弹尽粮绝之际,实在没东西可吃,怎么办?先杀女人、再杀孩子、最后杀老弱病残的男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夫要妻亡,妻不得不亡。”正是这样的封建礼教制度,塑造了这样的道德观、价值观,也塑造了这样奇葩的的家庭观。
在自己认定的功业面前,家庭微乎其乎。既君王与家庭(家庭重要成员之老婆、孩子)的天平上,男人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前者。 其实,在混乱不堪的春秋世道之中,不独要离,类似血淋淋的例子简直俯仰可拾。
例如吴起其人——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但吴起妻子是齐国人,穆公心生疑虑。吴起渴望功成名就,于是杀掉妻子,表示不偏向齐国。
如程婴其人——程婴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包上华贵的襁褓,带到山里,藏了起来。然后出来自首,说只要给他千金,他就说出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处。告密获准,程婴带着人去捉拿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程婴和公孙杵臼的调包计成功,赵氏孤儿虽然得救,但是,牺牲了自己的唯一的宝贝儿子。
如易牙其人——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易牙却当真了,为了满足齐桓公的愿望,易牙狠心将自己三岁的儿子杀了,煮给齐桓公吃。
……
春秋无义战,谁辨是与非?所以,要拉上审判席的不是要离,而是那一套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制度。道德的标杆上,要背离的不是要离其人,而是那个混账的时代,包括那黑暗如砥的宗法礼制社会。
201905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