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一词听来大多是出现在“某某的罗生门事件”,透露着事件的不可知,模糊性。可是我却不知道“罗生门”到底源于何,知识贫乏,过了很久才知道是芥川龙之介的一篇短篇小说《罗生门》,而因为小说透出的不明确、朦胧感,所以“罗生门”就成了神秘、不明真相的代名词。而带着不掺杂任何个人解读的态度,我开始了《罗生门》的阅读。
《罗生门》里包含了13篇中短篇小说,每篇小说我读完,我都抑制不住去思考,“人性到底是什么?”这里面的小或以讽刺或以暴露无遗的方式让你看到人性的“死角”。有几个故事让我不觉将那把长矛指向自己,替自己悲哀。有的故事让我替“人”这个种群不禁无地自容。但也有作者掩藏不住对美好的追求。
《罗生门》那个仆人面对遭受的饥饿,他选择的是“但想要使这‘而若’有个结局,随之而来的必然是‘除非当强盗’问题是仆人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对此给予进一步认同。”当看到这个时,不禁对仆人心生敬意,“大丈夫不为五斗米折腰”,有着一股傲气。可是在最后呢,看到一个老太婆为了想要一头长发,而去拔掉死尸的头发,受到老太婆这种做法的感染,那道所谓的人性道德之墙瞬间轰然倒塌,“仆人已不再为饿死或为盗的选择而犹豫不决。不仅如此作为他此时的心情,早已把什么饿死之念逐出意识之外。”他也为了自己的生存剥掉了老太婆的衣服。这样一个人物的存在,多么啼笑皆非。而我自己有时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说过自己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可是底线又是什么呢?我一次又一次把自己的底线突破,最后成为一个没有底线的人,仅仅就是因为“别人那样做,自己又有何不可”的心理。所以我们到底那种言行不一的结果,到底是怎样的产生,他人的诱惑让你不慎走出自己的“方圆”。我想肯定不是,那还是因为我们内心的不够坚定,克服不了欲望,为了自己的一切自私地出卖自己的信念,又善沦为恶。
《手帕》中先生的学生西山君得病而逝,他的母亲特地来相告,而在面对先生,西山母亲表现出了极为不寻常的平静,甚至嘴角荡漾着微笑,因此先生及其厌恶,甚至不解,以至于怀疑起来日本文明。可是当他在不经意间看到妇人放在腿上的手帕,双手紧紧攥住手帕,几乎将其撕扯,那实际是用全身哭泣的画面震撼了先生。这样的故事其实让我看到的就是极为普遍的道理,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所见的就盖棺定论,况且对于不用文明之间的表达,更应该谨慎对待。《橘》里面一样,“我”在火车碰见一个小女孩,对于满脸脏兮兮,穿着破旧,打眼一看就是乡下的她我是很嫌弃,对她投以冷漠的目光,可是在某一个铁道口,小女孩打开窗户,将自己的橘子扔给了轨道外的三个同样穿着破烂的男孩,那是她的弟弟,那一刻,“我”是羞愧的。我们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心理去看待自己所眼见的事情,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其上,却不知我们早已变得狭隘。是不是该让自己更客观地去看待,等到真正结果的出现,我们再去评论,别活在自己的臆想里。
《鼻》读完真的是挺“折腾的”,自己的长鼻子,为了甩掉这个累赘,变得“漂亮”,用尽千方百计,甚至给弟子踩自己的鼻子,好不容易达成心愿鼻子变短了,可是却惹得弟子们和他人更大的嘲笑,又迫切渴望长鼻子,最终又反复折腾恢复原貌。为了摆脱嘲笑,摆脱自己的“与众不同”、自卑感,成为别人眼中的“平常人”,不顾自己的想法,成为了别人,却又因一点琐碎的看法,再次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改变,甚至怀念曾经的生活,认为不改变就不会有波动,有意外,有伤害,于是再次的作茧自缚将自己圈在自己的世界里。这真的是人的劣根性,想要去改变,却很难做到去承受即将出现的新的评价、环境。
《舞会》算是一篇描写爱情悲剧的小说,舞会上的明子和一位法兰西海军军官互相倾心,明子和军官都不自觉的关注着对方,投去欣赏的目光,他们缓步慢舞,沉浸在轻优的音乐中。军官赞美明子,表示他对于明子的爱慕。明子碍于女性的含蓄、害羞,也只能作以简单的答谢。二人后来在欣赏着天空绚丽的烟花,周围一片欢声笑语,二人静静地看着烟花的绽放,安静却彼此相互倾听对方那不可言说的心声。有一个情节戳中我的泪点,当明子问军官“想您的故乡了?”军官温柔地俯视明子的面庞,以开导般的语调这样说道“我在想那烟花,那犹如我们生命的烟花。”生命的消逝如电光石火,一个因为战争将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的需要,他无悔于这样的选择,因为生命的价值是奉献给最需要他的地方,若有遗憾,那便是没在更早的时候认识明子吧。后来,两人还是分别了,明子也有了自己的归属,而那位军官,也以成了一位知名作家,二人虽然不是相携白首的彼此,却是各自最好年华里的那个人。也许不在一起很让人遗憾 ,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遇到已是最好的安排。这个故事读来不会有失落感,因为这种爱情是如初雪时节盛开的雪莲,最美的纯洁,是满满的爱的味道。
《地狱变》这让我读来像是一篇志怪小说,小说的文风透露着一股诡异,作为绘画大师的良秀,他的每一幅画都惟妙惟肖,也堪称是精品。他为堀川老殿下画下一副又一副的画作。可是这样的人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他性格怪癖,古怪,没有人愿意亲近他,可是他的女儿却受到老殿下及其家人的喜爱。女儿被老殿下留在府中当作侍女,受到优待,这是老殿下出于替少女考虑,毕竟在环境优渥的府中比跟随父亲颠簸要强,可是骨肉分离之情他何曾此想过。一天老殿下要求良秀做一副地狱变屏风。于是良秀开始了创作,说来他的作画方式奇怪,必须亲眼所见才可做出,紧接着就是一系列鬼畜、恐怖的事件的出现,读来胆战心惊,但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大师创作总是不同寻常。可是“最惨不忍睹的,……车帘被地狱风吹起,里面一个浑似偏宫或贵妃样的盛装侍女在火海中长发飘拂,玉颈反转,痛苦不堪。”要再现这样一个场景,可以说是非常有难度了,这个侍女该选择谁是首要难题,然而老殿下却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天他带着一群人和良秀来到郊外,那是一辆马车,一个车里发出的是一个少女痛苦的呻吟,微风吹动,车帘微微飘动,映入良秀眼里的是一个少女挣扎求助的表情,他目瞪口呆,那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疼爱的女儿。老殿下却一副无所顾忌的样子,不顾良秀的心情,一把火烧起了马车与那车中的少女,少女拼命地挣脱束缚,却无济于事。在火海中闪现着少女绝望的面庞,在她的肩上是她救过的那只猴子。后来,地狱变这幅举世之作问世,可是女儿死了,良秀也在女儿死后自杀了。他为艺术牺牲了至亲至爱的人,完成了对艺术的崇高敬重,接下来他也就该履行父亲对孩子的义务、爱。真的,那份“艺术之上”的信念让人赞叹,他对家人的真情也令人肃然起敬。而对于这个老殿下,真的很虚伪、罪恶,之前表现出对少女的怜悯全是假惺惺,一到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他便露出人性丑陋、自私的一面,真的很深恶痛绝,又是在多少揭露人性的丑恶。
读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总是会让人思考在这个社会生活下的我们应该怎么去坚持自己的原则,以及保持自己所看中的人性道德。当你在漫无目的地生活时,或许会有所迷失,迷失怎么对待外界,怎么和自己相处,可以的话,读读他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