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动手发展智慧

动手发展智慧

作者: 格物致知刘荣艳 | 来源:发表于2020-06-26 22:26 被阅读0次

            今天,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39条——教给儿童左右手都会工作和第40条——动手和智慧。

            第39条建议:右手是创造性劳动的主体,左手在这个过程中只起着辅助性的作用。人单靠右手就上升到了他已经达到的智力素养高峰,如果左手能够参与,那么某些人的的劳动技巧、劳动艺术和智力发展就能改善的更加迅速。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他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他变成创造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借助双手的创造性劳动活动会给思维货活动带来一种新的质:人能够用思维的眼光一下子把握住许多相互联系的现象的链条,把它们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会用双手工作的人,劳动动作极其精细、柔和、可塑性大,更喜欢创造性的劳动。

            第40条建议:

          手对培育智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双手无所事事和随便找点体力任务让学生有事可干,这两种做法对于少年的智力发展同样有害。那些特别使人疲劳的、单调的而且长期的体力活动,这种在智力贫乏性的背景上暴露出低劣的劳动素养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

            孩子们学会了用双手做出准确的、有成效的动作,比如,能写出漂亮的字,他就会对稍有一点点偏差的地方都很敏感,不能容忍马虎了事的作业。这种敏锐的感觉会迁移到思维上去。手能教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

            对于少年的作业,我们要求尽量使用精确的工具,是他们的双手和手指做复杂的动作。明显地表现为智慧努力和双手动作的相互结合,这样,信息就通过两条相向而行的途径传递着——由手传到大脑和由大脑传到手。手也在“思考”,而正是在这种时刻,大脑的创造性区域受到激发。

            民间能工巧匠虽然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学习,精细的、耐心的、用脑的创造性使他们成为了无师自通的人,这都归功于他们有一双灵巧的手在工作。

            苏霍穆林斯基的观察印证了民间的一个说法,左撇子的人聪明,很庆幸自己是个左撇子,虽然不很聪明,但应该是对智力的发展有帮助。从小到大,都是快言快语,自己曾有过总结,说话快的人、动作快的人,应该是脑子反映比较快的人。小时候有参与过精细的劳动动作有关系。比如除草、纳鞋垫、搓莜面鱼鱼,总是双手并用,不输成年人的。这些虽然与智力的发展没有很大的关系,但至少促进了脑的发展。

            想起了爱因斯坦的小板凳,爱因斯坦虽然交给了老师一个制作很粗糙的小板凳,老师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脸红红的,走到老师跟前说:“有,一定有,他拿出了两个更为粗糙的小板凳,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交给您的是第三个,虽然并不是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好一些。”这个故事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手会发展脑,手能教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动手发展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lp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