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所作的《罪与罚》,讲的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辍学大学生,为了验证自己是不是自己认为的“伟大人物”,杀害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妇人,同时,为了灭口,还杀死了她的妹妹,然后,陷入良心的谴责中,在良知和“自己的理论”中来回挣扎了许久,他选择了向警察自首,后来在服苦役的过程中,皈依了宗教,获得新生的故事。
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父亲早已去世,他的学费主要由母亲和妹妹杜尼娅资助,母亲和妹妹也很贫困,母亲往往将自己的赡养金提前支取出来邮寄给他,妹妹杜尼娅为了给他赚学费,去外地给人家做家庭教师。
这时的拉斯柯尼科夫由于缺少学费,不得不中途辍学,他拖欠着房租,每日躺在租住的狭窄小屋里,几乎与世隔绝。
有一次,他去老妇人阿廖娜那里典当物品,阿廖娜做生意十分苛刻,价值十卢布的财物他往往只付五卢布,而且只要超期一天,东西就赎不回来了。
拿着典当出来的一点钱,拉斯柯尼科夫走进一家小酒馆,恰巧听到旁边的人在议论阿廖娜,他们认为:这个老太婆又吝啬心肠又歹毒,偏偏有很多钱,还不如早点死去,将她的钱资助给需要的人,能帮助多少人啊!这番话恰好说到拉斯柯尼科夫的心坎里去。
拉斯柯尼科夫发明了、或者说是总结出了一套理论,他认为:“世上存在两类人,一类人是“普通人物”,他们存在只是为了繁衍,增加人群的数量,没有任何价值,如同“虱子”一样,另一类人是“伟大人物”,他们掌握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人类中的精英,为了达到伟大目标,他们甚至可以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因为功绩可以抵消他们的罪孽,拿破仑就是这样的人物。”(这显然是谬论——笔者注)
拉斯柯尼科夫自认为自己应属于“伟大人物”一列,为了验证,他决定去杀死那个高利贷老妇人阿廖娜,从她那里弄到三千卢布,用以开创自己的事业,他认为,接下来他做的善事可以抵消杀人的罪孽。
在公寓门卫处偷了一把斧子,他来到阿廖娜的住处,骗开房门后,他残忍地砍死了老太婆,由于紧张和疏忽,他忘记了关房门,阿廖娜的妹妹丽莎维塔回来了,看见姐姐的尸体,被吓坏了,叫都叫不出来,为了灭口,拉斯柯尼科夫又砍死了她。
索尼娅是小官吏马美拉多夫的大女儿,马美拉多夫与卡捷琳娜·伊凡诺夫娜结婚,两人都是二婚,索尼娅是马美拉多夫与前妻的女儿,而卡捷琳娜则带着与前夫的三个幼小的孩子。
马美拉多夫由于酗酒成性,前后两次丢掉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陷入极度困顿中,为了活下去,索尼娅不得不出去出卖肉体。
拉斯柯尼科夫杀人后,陷入极度的害怕与心理的矛盾中,从阿廖娜那里抢来的钱包,他都没有打开看,就藏在了一所废弃院子里的大石头下面。心理上,他一方面恨自己摆脱不了愧疚,不能做到“伟大人物”的心安理得,一方面陷入巨大的自责和内疚中不能自拔。
他有时恨不得马上去自首,可警察找上门来,暗示已掌握他的罪证,劝他去自首时,他又竭力为自己辩解,与警察百般周旋。
阴差阳错之下,油漆匠米柯拉承认自己是杀人凶手,警察拘捕了他。
可是最终,在经过十余天的痛苦挣扎后,拉斯柯尼科夫还是去了警察局,招认了自己的罪行。
经过审判,拉斯柯尼科夫被判八年苦役。服刑的初期,他还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罪责,只是怨恨自己没有“伟大人物”的潜质,后来,一场大病后,在索尼娅的感召下,他皈依了宗教,最终获得了精神上的新生。
整部书到处都是大量的对话,如果没有角色地代入和情感的共鸣,很难坚持读下去,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一个大学生杀了人,经过心理斗争后去自首服刑的故事,只是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人物的心理,将心理的矛盾与挣扎完全地展现了出来。
另外,书中还着重刻画了索尼娅和斯维里加洛夫两个角色。
索尼娅因为谋生,不得不出卖肉体,她信奉基督教,信奉应该通过忍耐与受苦来完成救赎,也是在她的感召下,拉斯柯尼科夫才重新找回自我,找到精神支柱。
斯维里加洛夫是一个下流放荡的地主,他曾害死一个小姑娘和自己的一个仆人,妻子也因他而死,他喜欢上了拉斯柯尼科夫的妹妹杜尼娅,遭到杜尼娅的拒绝后,他将自己的钱财散尽,举枪自杀,也许,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罪恶,以死来赎罪。
这部书写的是一个关于罪恶与救赎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的共同目标应是努力使大家过得更好,谁也不能随意干预他人的生活,更不能剥夺他人的生命。否则,不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道德的审判。揭示阐明出这个道理,就是这部情节简单、语言啰嗦的作品成为名著的原因吧?
更多原创名著赏析,尽在我的公主号“文学评”,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