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作为药名首见于南宋的《履巉岩本草》,之后明朝本草纲目中进行了更详细记载:“忍冬在处有之,附树延蔓,茎微紫色,对节生叶,叶似薜荔而青,有涩毛。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花初开者蕊瓣具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 所以“金银花”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在那之前都只有“忍冬”这个叫法。
金银花和山银花同属于忍冬科,且药用部位都为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两者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也差异不大。均具有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
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金银花和山银花的相同处还在于,它们都含有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等天然活性成分,故很长一段时期是并不区分使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