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木心《文学回忆录》七十二讲

读木心《文学回忆录》七十二讲

作者: 白色绸缎 | 来源:发表于2024-02-20 13:01 被阅读0次

萨特的人生可谓丰富,标签: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等等。一个人怎么可能这样集大成呢?家里有他一本书《超越生命的选择》,收录他的思想随笔,昨天看了两篇短文。摘录如下:

我在书丛里出生成长,大概将在书丛里寿终正寝。在外祖父的办公室里到处是书,一年只在十月开学的时候打扫一次,平时不许掸灰尘。我早在不识字的时候已经崇敬书籍,这些竖着的宝石,有的直立,有的斜放,有的像砖一样紧码在书柜架上,有的像廊柱一样堂而皇之地间隔矗立着,我感到我们家是靠了书才兴旺的。我在一间小小的圣殿里嬉戏,周围是一些方方厚厚的古代艺术珍品,它们亲眼目睹我出世,也将给我送终;书不离身使我有一个清静的过生,也使我有一个清静的未来。——《论读书》

只要有一个未来,一个人的年龄就是同样的。在30岁有一个未来;在50岁有一个未来。也许50岁比30岁要差一些。对我来说这是很难断定的。但在65岁或66岁以后就再没有什么未来了。当然也有当下的未来,有以后的5年,但我已相当好地说出了一切想要说的东西,更广泛些说,我知道自己再写不了什么了,而10年之后一切都完结了。——《我永远执著于现在》

(这段话特别适合于我。我正处于50多,还有一个未来,这个未来不一定比30岁的未来差,萨特给了我信心。同时,萨特又警醒了我,65岁以后再没有什么未来,我要珍惜的是这中间的十年了。)

我年轻时有另一种时间。这是我从十五岁直到死的时间。但在我对荣誉和天才感兴趣的时候,直到三四十岁,我总是把时间划分为一种真实生活的不确定的时期和以后我死了后另一个无限长的时期,这时我的作品将影响人们。——《时间是意识的存在方式》

(正如萨特所言,他是永恒的,他的作品影响着人们。这个时间无限长,也是他划分的两种时间的后者。)

回到木心谈萨特。

萨特说写作就是揭露,揭露即改变。他反对纯文学,认为艺术家应“介入”他的时代。他把自己的理论放到自己的小说中去。那艺术家要不要介入他的时代?木心认二流作家最好介入,一流的可介入可不介入,超一流的,和时代无关。“无时代的人,是属于各个时代的人”,老子就是。“在自己身上克服我的时代”这句话很新颖。其实介不介入时代,有时代无时代克服时代,都脱不了时代,只是时代是显是隐而已。

萨特是戏剧家、小说家,主要以戏剧为主。他的作品分三个阶段:战前、战后、晚年。战前是“存在与虚无”阶段,以哲学观点为理论依据,反过来以文学宣扬哲学观点。期间代表作为《恶心》《墙》。战后也称“境遇剧”阶段,指四十年代后到六十年代初,是他的鼎盛期、全盛期。代表作是《自由之路》。晚期的作品不多,也不重要。

萨特还是政治家。创办《现代》杂志时,对当代国际国内重大政治事件发表意见,名声很大。参加过反法西斯斗争,成立过”社会主义与自由“的抗敌组织,也支持过阿尔及利亚民族的独立,但他做不了政治领袖。但他的四次介入,令人刮目。拒诺贝尔奖、参加“国际战争罪法庭”、支持法国学生运动、抗议入侵捷克,不是所有文学家能做到的。

萨特死后,举国哀悼,葬礼的隆重仅次于雨果。木心说,生前尊荣、葬礼隆重的人,他有限,影响也有限。这并不矛盾,葬礼与影响力无正相关关系,但也不是反相关。

“走进博物馆,倒着看上去,人类才有进化。”木心总是语出惊人。像萨特的墓志铭:“即使到此为止,我与人类已是交浅言深。”木心亦如此,与人类交浅言深,伟大的人送给世界的礼物都太精美,寻找匹配得上的人接受。

2024年2月21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木心《文学回忆录》七十二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yb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