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
全网最全的「奥斯卡」,熬通宵也要安利给你

全网最全的「奥斯卡」,熬通宵也要安利给你

作者: 7a52ef028aca | 来源:发表于2019-02-26 10:02 被阅读4次

“奥斯卡进入了冰期”...

这样的论调,条姐已经不知道听过几年了。

自打我入行开始,就有无数的声音在耳边围绕。当这样一座世界电影艺术的圣殿都在摇摇欲坠的时候,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不信?看看收视率就知道。

前年闹了史上最大乌龙,收视为“十年最差”

“奥斯卡还能再差一点吗?”本来是句玩笑话。

没想到,真的可以。

刚过一年,学院就向我们证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记录就是用来打破的。

评价越来越低,时长却越来越长,学院不得已,也在做着改变。

可到底是“改变”,还是作妖?

想搞一个单独的“最受欢迎奖”,被迫在观众的口水中取消;

计划邀请的主持人凯文·哈特被翻出不当言论,学院向其施压,

对方宣布退出,学院又有所反悔。

几番波折之间,在质疑声中宣布取消典礼主持人;

临颁奖没几天,又决定把“最佳摄影”和“最佳剪辑”等四个奖项在广告时段颁发,最后在一众大导的“联名抵制”中作罢。

(凭《地心引力》《鸟人》《荒野猎人》3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艾曼努尔·卢贝兹基发布INS故事,称“对于这项不尊重人的决定,我们并不OK。”)

奥斯卡颁奖礼到了昨天,已经走过91个年头了。

想象一个91岁的老人站在你面前,他的脸上皱纹纵横,甚至已经多有无力。

最最核心的问题是,这个“老人”的目光,还能否客观冷静,能否精准毒辣?

今天,抛开抓马,我们只聊故事。

电影中的,和电影外的。

1

徒手攀岩

获得奖项:最佳纪录长片

一个30岁出头的青年,一次徒手登临900米高峰的冒险...

这部纪录片承载的情感浓度,超越我们此前对于纪录片的一些认知。

导演金国威,简介中只有短短5个词语,其中两个是“导演、摄影师”,三个是“登山、攀岩、滑雪”。

不是这样的热爱,就没法挥洒这样的生命。

善水者多有溺亡,可极限运动还是像一门宗教一样,吸引着狂热的信徒。

看不懂这片为什么能拿奥斯卡?

海报里的小字就告诉你了:

无畏地活着。

2

句尾

获得奖项:最佳纪录短片

光看中文名,很难第一时间把巧妙的双关语理解清楚。

不如再来看看它的另一个译名——

《月事革命》。

怎么样,这样是不是看得更清楚了?

这部短片,被看做是《护垫侠》的现实原型。

在印度教中,月经是不洁的表现;

故事发生时,全印度只有12%的女性可以用上护垫。

奥斯卡的加持,对于片子质量的认可尚在其次,能多吸引一分关注,都是不小的功德。

这部《句尾》,还远远不是“句尾”。

3

包宝宝

获得奖项:最佳动画短片

当时在《超人总动员2》贴片上映的时候,谁也想不到这部由华人女导演执导的动画短片能走到这一步。

现在,它来了,甚至比《超人总动员2》走的更远。

用温馨的家庭题材,聚焦激烈冲突的移民生活和culture shock。

当慈爱的妈妈在梦中吞下自己亲手养大的“包宝宝”,说实在的,条姐的心也被揪紧了。

秒变恐怖片?

要是你跟随这个祖籍重庆的女孩儿,一起走过她的前半生,大概就不会有这样的顾虑了。

4

黑豹

获得奖项:最佳艺术指导 最佳服装设计 最佳原创配乐

这位“种子选手”,自打加入了奥斯卡阵容里面,争议就从没有间断过。

所有人都在抻着脖子看,《黑豹》能拿几个奖,能拿什么奖。

奖项揭晓,也确实心服口服。

光是兵团长奥科烨去韩国穿的那条裙子,就做了3个月之久,

5层材料制作,请来专业的芭蕾舞者进行测试,来承受打戏动作的压力。

鼓点配乐,结合了非洲特色的部落颂歌跟现代感十足的金属颤音。

MCU史上第一次获奖,一下就捧回3尊金人。

台下的漫威总裁凯文·费奇,一度激动得猛男落泪。

“最受欢迎奖”取消了,化整为零,给到了十年来风靡全球的”超英电影“。

学院赢了,漫威也赢了。

5

黑色党徒

获得奖项:最佳改编剧本

这部电影,条姐是有私心的。

毫不客气地说,它是我2018年观影的年度十佳,甚至是五佳。

一个孤身与白人共事的黑人警察,又为了卧底打入到最最仇恨黑人的“3K党”中间...

“拧巴”的故事外壳,自带了强大的文本张力。

靠着这份张力,这部《黑色党徒》获得了去年戛纳的评审团大奖。

但这些,还不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所有原因。

戈达尔曾说:“电影起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

但身为“电影之父”,格里菲斯的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播出,掀起了狂热的种族主义,濒临死亡的3K党飙升到400万人之重。

斯派克·李这一次的批判,酣畅淋漓又恰到好处。

电影外,斯派克·李还是那个衣着鲜艳的“暴躁老头”。

这就够了。

6

登月第一人

获得奖项:最佳视觉效果

对于《登月》,条姐一样是有着很大的偏爱。

甚至偏爱到了刚出汁源的时候,啃着生肉,在大周末给大家发了影评

看看当时给它起的标题,这脸打得不能说不疼...

按理说,导演达米恩·查泽雷+男主瑞恩·高斯林,从《爱乐之城》扒下来的灵魂人物,怎么着也应该能在“最佳影片”中占据一席的。

细想想原因,大概越久为传颂的故事,越熟悉的人物,越难打动到更多的人吧。

两位主创转型的决心都很足了,方向稍微偏了一点。

当《登月》提名最佳视效的时候,条姐就明白,这个奖项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历年以来,奥斯卡的最佳视效都会颁给“最佳影片”提名以外最为精彩的电影。

就像篮球场上,替补席上的“最佳第六人”。

7

副总统

获得奖项:最佳化妆与造型设计

跟最佳视效一样,这个奖项是有“言外之音”的。

肯定了化妆和造型,也就意味着贝尔这次的“影帝之路”再次沦为陪跑。

从哪个方面来看,这部电影都不算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是贝尔的表现,生生地将质量抬高了一大截。

贝尔为戏疯狂折磨自己身体,这个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遗憾的是,这样的折磨,也没能让他捧回一尊奥斯卡影帝。

而今后,他也不能再这样的疯魔了。

高晓松曾评论靠《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拿过影帝的马修·麦康纳说,大师缺席的年代,大家都似乎只能靠用力过猛拿影帝。

老爷,咱们下次不玩命。我相信好莱坞还欠你一个影帝。

8

雷吉娜·金

获得奖项:最佳女配角 (《假如比尔街能够讲话》)

毫无悬念,在今年这个奖项上面,没有人能够掩盖《比尔街》中的Sharon的光环。

首提首中,奥斯卡对她算是格外温柔。

9

奥利维娅·科尔曼

获得奖项:最佳女主角 (《宠儿》)

同样首提首中的,是这位来自苏格兰的“安妮女王”。

自打她爆冷拿到“风向标”金球奖的音/喜剧类影后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意识到这匹黑马的成色之深。

可却是没想到,有这么深。

在舞台上,她一如既往的紧张,可爱。

在电影面前,似乎还是个孩子。

10

马赫沙拉·阿里

获得奖项:最佳男配角 (《绿皮书》)

对阿里来说,这尊金人并不陌生了。

前年,他正是凭借着《月光男孩》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尊奥斯卡最佳男配。

刚过两年,就已经梅开二度。

一身学院派的精细表演,还不足够打动人。

在《绿皮书》面前,他说自己虔诚到把一切都放下了。

11

拉米·马雷克

获得奖项:最佳男主角 (《波西米亚狂想曲》)

从《太平洋战争》中的snafu——

再到《博物馆奇妙夜》里的小法老——

走到《黑客帝国》的艾美奖视帝——

走到现在,他是《波西米亚狂想曲》中伟大的皇后主场Freddie。

他是奥斯卡近12年来的第一位非白人影帝(埃及裔);

他是奥斯卡第二位80后影帝(第一位是小雀斑)。

他不再只是那个长得像“火星哥”的小伙子,他是奥斯卡影帝。

实至名归。

12

罗马

获得奖项: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

当“最佳外语片”中《罗马》的呼声渐渐高涨起来的时候,这届奥斯卡的终局似乎已经逐渐明了——

阿方索·卡隆,这位曾用《地心引力》征服好莱坞的“技术流”放下所有华丽的镜头,向全世界轻声诉说出一段私人化的影像回忆。

返璞归真,到什么时候都显得尤为珍贵。

算上着一座小金人,最近的六年中,“墨西哥三杰”总共拿回了5座最佳导演奖。

当去年《水形物语》的最佳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把这座奖杯交到自己的挚友手上时,那份感动和喜悦,条姐无法用语言描述出万一。

在这片土地生长出的《百年孤独》,至今还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而这股“墨西哥火焰”,还将继续席卷着全球。

13

绿皮书

获得奖项: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

《罗马》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绿皮书》拿到最佳影片。

像是一个不能再完满的结局。

关于这部片子,不多废话,头条的影评说的很多了。

只想聊聊颁奖典礼上,同样也是满头白发地导演激动地说:

我要感谢维果·莫滕森,没有他,就没有这部电影。

前些日子,《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也是像这样的在发布会现场感谢宁浩。

原来回到初心,中外的电影也没什么两样。

写完这篇稿子,已经是深夜,可条姐的心情还是没法平静下来。

很多人跟条姐说,这届奥斯卡是小年,我认;

跟我说是灾年,我也认了。

哪怕大家都在追寻着伍迪·艾伦口中并不存在的“黄金年代”;

哪怕像1994年那样“上帝想看电影”的年份已经不再回来。

从前条姐看电影,觉得伟大的片子是一个人的伟大;

现在慢慢发现,伟大的电影,收割的是一个时代的“精气神”。所以收过一波,需要时间生长。

可我不认的是什么?

是已经五提奥斯卡最佳女配的艾米·亚当斯再度落选的时候,暗暗下定的决心。

是72岁,7提奥斯卡仍未奏功的格伦·克罗斯落下的那滴遗憾而又欣慰的眼泪。

看到她们,条姐知道圣殿还没坍塌,他们都还在那儿。

所以,我们也还在这儿。

完整获奖名单如下:

最佳影片:《绿皮书》

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

最佳男主角:拉米·马雷克《波西米亚狂想曲》

最佳女主角:奥利维娅·科尔曼《宠儿》

最佳男配角:马赫沙拉·阿里 《绿皮书》

最佳女配角:雷吉娜·金《假若比尔街能说话》

最佳原创剧本:《绿皮书》

最佳改编剧本:《黑色党徒》 

最佳外语片:阿方索·卡隆《罗马》

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

最佳动画长片:《蜘蛛侠:平行宇宙》

最佳原创歌曲:“Shallow”《一个明星的诞生》

最佳摄影:阿方索·卡隆《罗马》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副总统》 

最佳服装设计:《黑豹》 

最佳原创配乐:《黑豹》 

最佳艺术指导:《黑豹》 

最佳视觉效果:《登月第一人》

最佳音效剪辑:《波西米亚狂想曲》

最佳混音:《波西米亚狂想曲》

最佳剪辑:《波西米亚狂想曲》

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  

最佳纪录短片:《句尾》

最佳真人短片:《皮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全网最全的「奥斯卡」,熬通宵也要安利给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bo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