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文共赏推文上热门(千万赞三)
May.14 一切都是不确定,我们并不真的懂

May.14 一切都是不确定,我们并不真的懂

作者: 北京杜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20-05-14 05:00 被阅读0次

文/杜豆豆


解读《万物简史》系列4-2:一切都是不确定,我们并不真的懂

一切都是不确定,我们并不真的懂

1

时间从18世纪走到20世纪,眼看两百年过去了。从宇宙大世界到量子小世界,周游了一圈,可人类还是不知道地球年龄到底有多大。

不过,这个问题马上就要揭晓了。它不是物理学家解决的,而是年轻的地质学家克莱尔·彼得森,他正在用铅同位素测定法对地球年龄进行最后确定。

可是,令他不快的是,他发现自己所用的铅岩石材料被严重污染了,超标200倍。而这个罪魁祸首是一个叫做小托马斯·米奇利的人。

小托马斯·米奇利是通用汽车研究公司的一名工程师。1921年,他发现四乙铅化合物能减少发动机爆震,尽管他知道铅这种神经毒素会对人体造成巨大危害,但他还是将它商用化并推向了市场。

因为利益的驱动,四乙公司成立了,开始大批量生产四乙铅汽油。一线工人很快出现了中毒症状,甚至在1924年的几天里,一个通风不良的场所就有5人死亡、35人终生残疾。可发明者米奇利还在隐瞒事实,并在记者面前表演,往自己身上泼含铅汽油来证明产品的安全。

后来,米奇利又发明了氯氟烃这种稳定、不易燃且吸入安全的气体,试图解决冰箱泄露的问题。没想到这种东西用途很大,能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除臭、空调等等,结果也大卖特卖。直到半个世纪后,人们才发现,氯氟烃会吞噬平流层里的臭氧,加剧温室效应,带来的是更加持久的危害。

就是这么一个钻到钱眼儿里的发明者,惹火了正在测地球年龄的克莱尔·彼得森。

2

可是克莱尔·彼得森又是怎么想到用铅同位素测定法,来确定地球年龄的呢?

这还要从1940年代的威拉德·利比说起。

威拉德·利比发明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通过生物内部碳-14的衰变规律,他可以测出古代化石的年龄。虽然方法可行,但由于公式本身的衰变常数有误差,样品很容易被别的碳所污染,加上大气中本身碳-14含量的不稳定,计算结果并不准确。

后来,科学家们又发明了更多的方法,比如发热光测定法、电子自旋共振测定法等等,都没有很大的突破。

直到阿瑟·霍姆斯出现,探索才终于有了转机。

阿瑟·霍姆斯是一位英国教授,他受欧内斯特·卢瑟福启发,采用测定铀衰变成铅的比率来测定岩石的年代,进而测出了地球年龄至少在30亿年以上。这一结果虽然离我们现在已知的结果还远,但至少已经比之前所有的测定都要接近。可惜,因为保守,他的同行对此结果拒不承认。

之后,哈里森·布朗想出了统计火成岩里铅同位素的方法。但他觉得太麻烦,就把这一研究交给了年轻的克莱尔·彼得森。

克莱尔·彼得森

3

克莱尔·彼得森测了7年古老的岩石,意识到不管这些岩石多古老,都比地球年轻。于是,他突发奇想,想到了用陨石来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他出色地完成了研究,公布了地球确切的年龄:45.5亿年。(离最新的数据46.2亿年,仅仅7000万年的误差)

200年的努力,地球终于有了年龄。

不过,在地球年龄测定的研究中,克莱尔·彼得森还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在1923年之前,大气中几乎是不含铅的,而之后却在不断地攀升,甚至到了危险境地。这个罪状的源头就是含铅汽油。

从此,“ 把铅撵出汽油”成了克莱尔·彼得森一生的追求。他不惧压力和迫害,以一己之力抵住了来自整个铅工业界的压力。即便是研究资金被撤销,官员们来恐吓,他也丝毫不动摇。最终,美国颁布了《1970年洁净空气法》,并在1986年停止销售一切含铅汽油。

据说,仅仅是含铅汽油的禁令,就让美国人血液中的铅浓度立马下降了80%。但书中也说了,“ 今天每个活着的美国人血液中的铅浓度,仍要比一个世纪前搞出625倍左右。” 而大气中的铅含量,依然在以每年10万吨的速度增加。

因为,还有各种化工和采矿活动在使用铅。还有米奇利发明的氯氟烃,也并没有完全禁止生产。

科学界并不总是高大上,有仁人良士,也不乏利欲熏心的败类。

不管怎么说,地球至少还是有了一个确切的年龄。

4

当时的物理学家们都在忙什么呢?

他们在忙着造各种原子粉碎器。起源是英国人C.T.R.威尔逊,他为了研究云层构造,建了一个人工云室的装置,发明了粒子探测仪,向人们证明了亚原子粒子的存在。

在他之后,欧内斯特.劳伦斯制造了回旋加速器,来探索原子的构成。从此,很多加速器被发明出来,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正负电子对撞机、强子对撞机等等,目的只有一个——寻找粒子。虽然粒子是不稳定的,很难捕捉到,但物理学家还是成就不少,发现的粒子超过了150种,潜在的可能还有100种。

但是,要发现粒子的粒子,成本就海了,动辄就是几十亿美金的花销,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于是,轰轰烈烈了一阵,很多几乎也就搁浅了。

虽然计划搁浅,理论却还在前行。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发明了新的粒子分类法,居然从小说里获得灵感,给粒子的粒子定了个名字——夸克。他将夸克分为六类——上、下、奇、粲、顶、底,标识为三色——红、绿、蓝。以6种轻子、5种已知的玻色子、1种可能存在的玻色子以及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三种物理力构建了标准模型。

之后,米奇奥·卡库提出了超弦理论,认为构成物质的不是粒子,而是11个维度上振动的弦;并进而发展出了M理论,把所谓"膜”的面,纳入了物理学世界的灵魂。而孪生兄弟波格丹诺夫则提出了关于极高密度的波格丹诺夫。

物理学的探索似乎越来越玄妙,以致于物理学家自己都有些困惑了。连“现代科学哲学家的泰斗”温伯格都说:“物理学很可能没有一种终极理论”,“这种知识是我们完全无法理解的。”

宇宙到底多大年龄?

5

当物理学界在对小世界迷惑不解的时候,天文学家发现,他们对大宇宙的理解也是不完整的。

虽然地球的年龄被确定了,但宇宙到底多大年龄呢

哈勃发现了宇宙退行现象,算出宇宙年龄是20亿年。可和地球一比,比地球还年轻?这显然不大对头。

1956年,科学家们通过对“标准烛光”造父变星的发现,重新计算了宇宙的年龄在70亿到200亿年。

之后几年,阿伦·桑德奇得出了200亿年的宇宙年龄,热拉尔·德·沃库勒算出的是100亿年。

再后来,到了1994年,卡内基天文小组给出了80亿年的测算结果。

直到2003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个小组才得到了137亿年的数值。

尽管目前137亿年被认为是一个结论,但很多科学家还是不认可的。因为宇宙年龄的测算是很难的,大气变化、星际尘埃等等因素都会影响观测结果,一错就可能错出上亿年。

至于宇宙是怎么构成的,我们似乎也不大清楚。

弗里茨·兹威基提出了“暗物质”的假设,他认为宇宙至少有90%是由“暗物质”组成的。至于其主要成分,粒子物理学家们支持WIMP,也就是若互相作用大质量粒子——大爆炸留下的微小物质;而天体物理学家们则支持MACHO——晕状大质量致密天体——也就是黑洞、棕色矮星和其他光线很暗的恒星。

总之,宇宙的年龄也好,四周恒星之间的距离也好,构成宇宙的物质以及各种定律,人类并不真的理解。

6

那就让我们来说点儿我们至少以前不理解,现在还算理解的东西吧。

爱因斯坦曾经在1955年给一本书写过短小的前言,这本书叫做《移动的地壳:解答地球科学的一些问题》。在书中,地质学家查尔斯·哈普古德驳斥了大陆漂移的观点。

关于大陆漂移,最早是由一位富裕的业余地质学家弗兰克·泰勒在1908年提出的。因为他仅仅是通过观察地形得出的见解,所以几乎被完全忽视了。

但这一观点却得到了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认可,他通过对化石反常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泛大陆”的理论,认为大陆原本是完整一块,后来才分裂成几块,并漂移到了现在的状态。他将该理论写入了著作《海陆的起源》,引起了众多争论。

因为魏格纳没有地质学背景,加上观点激进,很少科学家支持他的观点。甚至有地质学家为极力否认,在解释不同大陆出现同类化石的问题时,发明了"陆桥”概念。

真相,早晚总是会被发现的。

7

矿物学家哈里·赫斯在对海底地质世界的考察中,发现海底有悬崖、沟壑、裂缝和海底火山。海洋学家们对此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了“海底扩展”和“潜没”过程,也就是新的海底地壳会从中央裂缝形成,然后被更新的地壳推开,地壳到达与大陆交界处终点时,会折回地球内部。

物理学家布吕纳则发现,地球的磁场自行逆转时,会被某些正在形成的岩石永久记录。英国的两位教授,还有一位加拿大地质学家综合以上研究,也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海床在不断扩展,大陆在移动。

终于,科学界开始接受大陆漂移的观点,并发展出了我们中学时所学过的“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不仅解释了地球表面动力学,而且还解释了它的很多内部活动。地震、群岛形成、山脉位置、冰期到来等也都受到这一学说的影响。

尽管现在还是有很多地面特征,地质学家们解释不清楚,但显然地质大变革已经开始了。

从天上到地下,科学的探索无止境。

世间万物都是不确定的,我们并不真的懂。

科学的探索无止境

(未完待续)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相关文章

  • May.14 一切都是不确定,我们并不真的懂

    文/杜豆豆 解读《万物简史》系列4-2:一切都是不确定,我们并不真的懂 1 时间从18世纪走到20世纪,眼看两百年...

  • 《万物简史》4-2:一切都是不确定,我们并不真的懂

    万卷好书236《100本互联网人必读》系列:《万物简史》4-2:一切都是不确定,我们并不真的懂 文/杜豆豆 倾一生...

  • 并不是真的懂

    只是别人说出来你才意识到或者点头附和的 并不是你真的懂 你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系统 倾听者需要啥 需要带个耳朵 可能都...

  • 懂?

    我们真的懂父母吗?不懂;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不懂;我们真的懂自己吗?不懂;那我们懂谁呢? 我们总是感觉自...

  • 竞争态势的分析—先知

    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并不意味着战争中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因而是完全不可知,不可控的。真正的高手,会尽量在不确定...

  • 我们真的懂我们自己吗?

    自控力》 ..... 序文 用一句通俗的话讲,自控力就是通过人的主观意志,扼制自己的冲动,规范自已的行为...

  • 阅读:我不确定我真的懂,你呢?

    最近一直在看阅读主题的书籍,发现大部分都是日本作家写的。购书的时候并没有刻意为之,入手后才发现,关于阅读这一块的国...

  • 我们真的懂学习吗?

    一.What 学习一词,在百度上...

  • 我们真的懂对方吗?

    我们往往只能知道自己的想法,领会到自己的感受。对于别人的具体感受很难参详,只能用自己的理解,参考自己在对方的处境之...

  • 我们真的懂爱吗?

    我们真的懂爱吗?爱到底是什么,对爱人好,对爱人付出了一切,这就是爱吗? 一直很好奇爱情是什么,好奇自己谈恋爱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May.14 一切都是不确定,我们并不真的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hu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