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的大学想法成长励志
“我每天都觉得很忙,却没什么收获”

“我每天都觉得很忙,却没什么收获”

作者: 羲和爱自由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21:42 被阅读16次

    文/羲和

    上上周,我离开学校,回了一趟家。

    那一周里,我基本上脱离了学校那种看似忙碌的生活,心里莫名有些空。

    恍惚间觉得我可能真的是在欺骗自己,用盲目的忙碌去让生活看起来有意义。仔细想想虽然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只是多少有点背道而驰,但却让我觉得我不像是个学生。

    回到学校之后,同学W也无意中也跟我表达了她如今的生活状态,说是“近乎是麻木的忙碌,感觉失去了自我”。

    我想,大学生这个群体应该是最容易陷入“忙碌的陷阱”中的,因为不想无所事事、不想面对自己空洞的内心,所以就用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去把时间塞满,最后时间是花完了,但却感觉什么也没做。

    壹。

    我敢肯定,从忙碌里找存在感的人不止我一个。

    但我可能会是最别扭的一个。就是类似于那种明明很想被关注到,却还是要假装“不在意”的人。很多时候我都会被自己这幅样子“恶心”到,但我八成是改不了了,因为在很早很早以前,“自卑拧巴”这种因子就钻进了我的性格里。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也慢慢接受了这样的自己。不是有句话说:“成长就是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嘛。

    大一的时候,我进入校组织,为了想要学到更多的东西,每天也忙忙碌碌,没少熬夜,但还蛮充实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其实都很想为那个大家庭多做一些事,但有时候总会因为被安排的任务与自身能力不符,多出许多的抱怨来。

    那个时候于我们而言,忙碌的意义大概就是学到更多的东西、被学长学姐以及老师认可、为团队做贡献。而后来离开也是因为这些意义不再那么明显了。

    人骨子里还是自私的。反正大多数人是做不出什么大义凛然的事,我也是。当我做了一个选择,永远是先考虑它对我来说有没有用。这种“有用”可以是看的见的,也可以是看不见的,根据每个人价值观不同,“有用”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

    但总的概括来说,无非就是三种,一种关于个人成长,一种关于金钱利益,还有一种就是为了足够重要的他人。

    而在大学里,最应该优先被考虑的是个人成长。当然,要是能数者兼得就是再好不过的了,但往往对于还是学生的我们来说,很困难。

    当一个人越来越重视个人成长,其实忙碌的存在感就变得很容易获得了,因为你真正被自己关注到了。

    贰。

    被自己关注到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忙着忙着就把自己忽略掉了。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忙碌都会一点一滴地侵蚀掉我们独处的时间,那些糟心的事会累积着越来越多,直到我们撑不下去,真的崩溃掉。

    我的同学W其实是个很好的例子。我看得出来她很忙,除了上课,她其他时间几乎是躲在宿舍的那个小帘子里忙着工作,用她的话说就是“连出门逛街的时间都没有”。

    完全没有了自己想要的小日子,不就是在渐渐把自己忽略掉吗?W同学不喜欢这样的忙碌,却不得不为此继续下去,只因为当初选择了。

    不可否认,她的忙绿与她自身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关系,但我觉得她的上级做的其实也不太对,毕竟还是学生,而且又是只有一个人的岗位,吃力不讨好实在是让人没有坚持下去的理由。

    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常常会说这么一句话:“放轻松,尝试着和自己待一会儿”。我对W也只能建议,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做不来就好好沟通,还是要多关注关注自己的感受。别人不在乎没关系,你自己得在乎呀。

    忽略自己的时间久了,再忙碌也会让人觉得没有任何收获,即便这件事情本身是有意义的。因为一个已经没胃口的人,面对再美味的食物也是食之无味的。

    叁。

    “忙碌却没有收获”应该算得上是这个时代不少人的通病了。

    日本电视台NHK曾经在06年的时候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名叫《穷忙族》。这里面记录是那些整天拼命工作,却看不到回报的群体。他们总是会感受到生活的绝望,好像贫穷就是他们无法摆脱的宿命一样。

    但事实上,比物质的贫穷更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瘠。就像纪录片中提到的一个洗车工,他高中毕业就开始工作,到现在十五六年了,却换了不止20个工种,那种短期工作根本就学不到什么技术,最后即便是连着打好几份零工也没有办法真正地增加收入。

    这个洗车工的问题就在于十几年来都没有从本质上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没有通过现有的途径驱使自己去得到成长。每个人都会抱怨生活的不如意,都可能会受到社会阶层以及身边环境的局限,但没有人可以阻止你去改变,除了你自己。

    千百年来,人类的进步始终都是在不断地战胜过去的自己。唯物主义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确实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意识的能动作用往往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人类历史也证明:我们能改变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所以勇敢点吧,既然你不想过着忙碌又没有收获的生活,那就别再让自己糟心了,听听内心的声音吧。趁年轻,还能跟着心走。

    肆。

    别因为忙,就把全世界都关在了门外。

    还记得上一次拒绝朋友的邀约是什么时候吗?你们之间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对话:

    “一起吃个午饭呗。”

    “今天可能不行,下午有个PPT要用,还没改完呢。”

    “哦,那只能改天了。

    “xx,最近有个电影想看,有空一起去吧。”

    “好啊,不过可能得等我忙完这一阵了。”

    “没事。”

    “社团好久没聚餐了,我们约了周六八点老地方,你来不?”

    “抱歉啊,周六晚上有家教……你们聚吧。”

    “好吧。”

    ……

    我其实感触蛮深的,因为我经常对外都是一副很忙的样子,所以可能无意中就失去了很多接触新圈子、新朋友的机会,甚至跟以前的朋友关系也淡了许多。

    慢慢地,我发现,别人也不找我了,列表消息里除了一两个谈工作的,全是些群消息,99+里可能没有一条是我期待的。

    我说的忙,确实是我一段时间里的真实状态,但对于那些约我出去的朋友们来说,其实就像是拒绝的借口。忙着忙着,别人也就自觉地不来打扰了。

    但我又会问自己:哪有那么忙呢?那些所谓消耗在“工作”、“学习”上的时间,有多少是落到了实处的呢?真的少之又少。可能我们坐在电脑前三个小时,却只有一个小时在干正事,最终那件“正事”还要替我们背锅。听起来有些可笑,可这是事实。

    最终效率和效用都没有提高,反倒时间匆匆溜走了。(效率:单位时间内的产出量;效用:单位数量的产出中有多少为自己所用)因此,才会有那么多人觉得“明明很忙,却没什么收获”。

    每个人都是希望效率与效用兼得,那么我们就要在增加有效时间的基础上,明确自己到底想要收获什么,再通过持续的学习,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这样就不会“瞎忙”了。

    忙碌时间缩短,属于自己的小时光就多了呀。毕竟世界那么美,单调地过多可惜啊!


    说了那么多,不过就是希望我们都不要虚假地忙碌了。忙得忙到点上,自己有收获了才能开心,然后就会有更好地状态投入到忙碌当中,良性循环。

    我学了心理学之后,发现“关注自己”真的很重要,就像苏格拉底关于“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命题,亘古至今都值得探讨一样。只有关注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了解自己,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该走向何方。

    静一静吧,尝试着和自己待一会儿,哪怕你很忙。

    “我每天都觉得很忙,却没什么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每天都觉得很忙,却没什么收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jx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