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常流行这样的一句话,"吃不了学习的苦,就吃生活的苦",这句话是否提法正确?我认为是说的有点不够力度。应该说,吃得了学习的苦,依然要吃生活的苦。
正如叔本华说"痛苦是生活的本质"一样,学习是苦的、并不轻松,生活也是苦的、也不轻松。既便你是世界级名人,也有为名所累之时。我们通常只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不曾思考他是怎么达到这一成就的过程以及他的当下真实的感受。
同时,我在网上也看到一大片网民对中国教育的质咨,感觉是教育问题的存在才导致了家长、孩子与学校间的不和谐。大部分人认为学校课业过多,学习负担过重,成绩排名制该取消等等,都反映了很大一部分人对教育现状的不满。
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严厉的斥责,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首先,课业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不读书或不会读书的人就不愿写课业,他就会显得课业多,因为不会写;而喜欢读书与善于读书的人,课业之余还会另找作业写,他就不会觉得课业多。其次,学生时代就是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为主要任务,言其它都是不务实的表现。任何学科都是有益的知识技能积累;千万不该在该学习的时候吃不了学习的苦,否则成人后就真是要“吃生活的苦"。最后,学习的本质在于应用;当你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学习就是一件有趣的事。
西方国家的宽松教育模式,只是体现在大学之前——进入大学容易,但要从大学毕业,仍然要花很大的精力来学习。所有这些,都是由国情决定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与教育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否则中国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几千年而不到。这些都是文化的力量。
当然,既使你吃得了学习的苦,仍然可能要吃生活的苦。你以为的高材生就业易,那只是你的片面之词——洋经历都不吃香了,一个普通高材生又会有什么看点?
如果自己有所追求,有梦想有担当,就要做好"吃学习的苦,吃生活的苦"的心理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