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002-你是非暴力沟通者吗?

002-你是非暴力沟通者吗?

作者: 格格的1000件新鲜事 | 来源:发表于2017-08-07 18:20 被阅读431次
《非暴力沟通》

前段时间读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标题很有意思,沟通还分暴力和非暴力么?什么是非暴力沟通?我们先听听下面这些话。

“笨死了,你怎么这道题都不会做!”

“成天磨磨叽叽,就你事儿多。”

“一天到晚就想着玩儿,这点出息……”

这些话听起来难受吗?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是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指责、否定、说教、贴标签……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精神暴力的世界中。本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让我们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非暴力沟通这里借用了圣雄甘地曾用过的“非暴力”一词,来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

暴力从哪儿来?

仔细观察我们日常的沟通过程,不难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略人的感受和需求,以致彼此的疏离和伤害。它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道德判断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他就被看作不道德的。记得之前看过TED的一个视频,主人公准备将车倒入看中的车位中,突然有一辆车快速地停入了这个车位,他本能地想破口大骂,“这个混蛋怎么能抢停在我看中的车位,太混账了!”(事实是车主的太太马上就要生产了,他非常着急,没有注意到主人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种例子,如果我们是个急性子,对方很细心,我们就觉得对方太磨叽了。这样的评论暗含我们的价值观和需要,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而此时即使对方做出让步,也并非心甘情愿,无法持续下去。

二、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我们小时候最讨厌一直在家长嘴里听到“别人家的孩子多听话,又拿了什么奖,考了第一名……”。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三、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动负有责任。我们有时会广泛使用“不管是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这种“不得不”的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忽视了感情的内在根源。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四、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我们经常会听到,“你不怎么样,我就怎么样”句式的话,简单粗暴,颇有威力。可是,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如果一个人选择新的生活,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非为了逃避惩罚,那他的行为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非暴力沟通的套路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提醒我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让爱融入生活。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的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都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

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发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我们要能细心地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这里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先来举个例子,部门会议开始20分钟后,一位同事才匆匆赶来。如果我们是参会者,会怎么想?我们会倾向于说他“没有时间观念”,这是我们根据观察做出的分析和评判,并不是观察本身。观察强调的是我们看到别人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观察到的是这位同事迟到了20分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会倾向于听到批评,马上做出应激反应。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语言,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

表达感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多少次被询问,“你感觉怎么样?”除了好或者不太好,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感受。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感受词汇表来更加清楚和明确地表达感受。同时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在工作中,我经常会说“我觉得这项工作好复杂啊”、“我觉得和某某沟通好累”,这些都是我的想法,此刻的我感受是“作为员工,我很郁闷,接到了一个非常难度的工作,发愁怎么做好”、“作为这个部门的成员,我觉得有些失落,不知怎么和某某沟通才好”。使用具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是需要。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感受的根源源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工作没做好,领导把下属到办公室说一通,下属不太服气,气鼓鼓回到工位上,刚才那一通训导好像并没有什么用。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提出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求,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

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求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清楚具体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对别人来说,就更难了!在集体讨论的时候,如果我们漫无目的地发言,那么会议可能就会毫无成果。发言者要清楚自己想要的到怎样的反馈,那么就能有针对性地讨论,避免浪费大家的时间。

倾听的力量

除了表达我们的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之外,我们在沟通中还要学会倾听。卡尔·罗杰斯写道:“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品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创造了条件。我想起很久之前的一件事,朋友过来找我聊天,他在工作上有些郁闷,对之后的职业发展有些困惑,我听了之后就开始帮他诊断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我以为我帮助了他。过了一段时间,他跟我反馈,在那个时刻,他自己已经权衡过了各种方案的利弊了,找我聊天就是希望让我听他说说心里的想法,我才明白他真正的需求是我的陪伴和理解,而不是理性分析和解决方案。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

非暴力沟通的应用

培养对自己的爱

负面的自我评价导致自我憎恨,使我们看不到生命的美,而无助于学习和成长。在我们的语言中,有一个词极易引起羞愧和内疚,这个词就是“应该”,也就是“我应该早点知道”或“我不应该做那件事情”。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这使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又心有不甘,不愿屈服。如果我们专注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我们就更有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而不是陷入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如果我们致力于满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即使艰难的工作也不乏乐趣。反之,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义务、职责、恐惧、内疚或羞愧,那么,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枯燥无味。我们可以用“选择做”替代“不得不”。

第一步:列不得不做的事情清单

第二步: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每一项事情都是你选择的,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

第三部:填写理由,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你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也许会发现自己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你在生活中看重什么。这样,即使困难重重,你也会在价值观的支持下欣然前行。

表达愤怒与感激

非暴力沟通并不主张忽视或压抑愤怒。它认为,通过深入地了解愤怒,我们可以充分表达内心的渴望,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以下是充分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停下来,深呼吸,什么都别做

第二步: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你生气了

第三步:体会自己的需要

第四步:表达感受,并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

这让我想到了《情商优势》中的坚定直率这个维度,坚定直率地表达自己需要认清自己的感受,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维护自己的权利,坚持自己的信念。

言不由衷地赞扬他人,对方是能听得出来的。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从内心、无任何杂念地表达感激之情,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步,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生活得到改善;

第二步,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第三步,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本书的核心是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贯穿在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与尊重理解地倾听他人时。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人性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由于文化差异,中国人说话比较委婉,很少直接谈论一个人的感受,经常从说话者的语气而非沟通的内容和说话者的需求出发去揣摩对方的意图,容易导致很多误会,我们更应该下功夫注意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并时常与对方确认,即使一开始会很不习惯。

掌握非暴力沟通的套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今天跟一个朋友打电话沟通时,就尝试使用“我听到你说……我感觉你……是因为某某吗?你希望我做什么呢?”朋友表示套路太明显,但还是乐意配合,我们对沟通的结果都很满意,达到了她打电话给我的目的。首先,我们要明确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有意识地使用语言,使我们乐于互助,加深与对方的联系,而非机械地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套路。其次,任何技能不是看过就会了,需要刻意练习,才能融会贯通。如果出现了习惯性的反应及时纠正,并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和成长。

相关文章

  • 016-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

    之前,写过一篇《非暴力沟通》的读书笔记002-你是非暴力沟通者吗?,里面讲到了我们应该如何使用语言,成为非暴力沟通...

  • 002-你是非暴力沟通者吗?

    前段时间读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标题很有意思,沟通还分暴力和非暴力么?什么是非暴力沟通?我...

  • 打开新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这个名字有点独特。什么是非暴力沟通,沟通怎么会用非暴力来形容?难道还有暴力的沟通方式吗?非暴力沟通究竟...

  • 孩子,感谢你陪我成长的第三十五天!

    你在和孩子暴力沟通吗? 要说沟通,那肯定是平等对话,互相协商,这显然是非暴力的行为。如果都动用暴力了,那还能叫沟通...

  • 非暴力沟通四个要点以及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从文字上看,你会觉得,暴力是不是爆粗口骂人呢?非暴力就是相反的,我只要轻声细语,就算是非暴力沟通了,是吗...

  • 刻意敏感

    非暴力沟通,并不在于沟通二字,而是非暴力的暴力。是冷暴力,后劲大。小说写得好的人谁不会精神PUA你说,好意思吗。好...

  • 关于非暴力沟通,你一定要知道的5个关键

    最开始听到《非暴力沟通》这个书名的人可能都有一个疑问:什么是非暴力沟通?难道还有“暴力沟通”这回事吗? 确实有的,...

  • 《非暴力沟通有用吗❓》

    刻意练习计划之“遇见...”95/300,《非暴力沟通有用吗?》 非暴力沟通是非常棒的沟通方式,也被很多人...

  • 《非暴力沟通》一.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一.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暴力不只是把你打了一顿,而是精神暴力包括指责你,嘲讽你,否定你,说教你,你一说...

  • 非暴力沟通共修营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简称NVC(Nonviolent communication),非暴力沟通的创始人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02-你是非暴力沟通者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ba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