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8个人目击一场谋杀却无动于衷?什么是“旁观者效应”?责任扩散又是怎么回事?来阅读涨知识吧。
1964年3月,在美国纽约的一个小镇公园里发生了一起谋杀案,随着《纽约时报》的报道,这个谋杀案其中的一些细节使全国感到震惊。这场谋杀共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杀人者莫斯雷刺中了她,离开,几分钟后又折回来再次刺她,又离开,最后又回过头来再刺她),这期间,她反复尖叫,大声呼救,有38个人从公寓窗口听见和看到她被刺的情形。没有人下来保护她,她躺在地上流血也没有人帮她,甚至都没有给警察打电话。这件事引起了两位年轻社会心理学家约翰·巴利和比博·拉塔内的注意和思考,他们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的实验,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现象。
图文翻译: “我想他应该不需要帮助”,“他会好起来的”,“有人回来帮忙的”,“估计就是喝醉了”。
这就是“旁观者效应”,一种现实中很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指的是当其他人在场时,个人在紧急情况下会倾向于不向受害者提供任何帮助。旁观者人数越多,就越不可能有人会上去提供帮助;也就是说旁观者过去帮忙的概率和围观的人数成反比。
旁观者在紧急情况下选择不采取行动有很多原因。社会心理学上的两个主要因素之一是,旁观者会在紧急情况下观察其他人的反应,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类似从众效应,每个人都以别人的行为作为自我决定的依据。但是可能由于每个人都选择了不采取行动,每个人都从他人的行动表现中得出结论:不需要帮助。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责任的扩散”。人越多,个体的责任感会越小,“法不责众”,所以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很小,从而不做任何事情。所以“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所以急救课程里,在假定碰上某位患者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会指定特定旁观者,让他们来帮忙:你,那位穿红衣服的先生,请你帮忙拨打120!对,就是你!还有你,穿白衬衫的那位先生,帮忙去拿急救箱和AED!这就是基于旁观者效应所采取的一种策略,这样我们就能够把旁观者的身份从吃瓜群众转变成了责无旁贷的施救者,同时也让周围的人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事实上,心理学家Robert Ciadini在遇上车祸时,开始也没有人提供帮助。但是他随后就采用了这一策略,分别指定了旁观者拨打电话叫警察和救助自己,之后旁观者就迅速反应,为他叫来了警察和救护车,并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当然还可能有其他一些原因会让人们对提供帮助造成障碍。在提供帮助前,有人可能会想:我是不是够专业?或许有其他人更有资格帮助!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场合都是专业人士比如医生、护士和警察等挺身而出提供帮助的原因。如果没有经过相应的训练和培训,一般都会有迟疑、顾忌,担心被更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嘲笑、取代或被受害者拒绝。
不必担心,我们开设了美国心脏协会HeartSaver课程,课程由专业导师教授,你只需要抽出1天时间来上课,通过课程考核后会获得美国心脏协会颁发的急救证书。这个证书获得了全球180多个国家的承认,甚至在国外还可以在找工作时获得优先权利。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还会犹豫?不存在的!我们的专业对培训会让你拥有足够的自信,你将会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作出专业的救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