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9日。

今天第三节课是数学课,授课内容是《认识加法》。
可能是因为这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课堂上很活跃。举手回答问题时,有学生不禁站了起来,不少的人都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大家都跃跃欲试。
于是,今天的课堂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后,很多的人扼腕叹息,奈何没有机会表现自己。当时,全班哗声一片,不少学生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我只好先安抚学生的情绪,告诉他们来日方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积极思考是非常棒的表现,与此同时,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也是一种好的品质。
兴许是因为第三节课的缘故,课堂上除了回答问题时争先恐后,其余都似乎有一丝丝的疲惫状。所以,又是不断地在喊口令的一节课。
总体上,班上的学风还是比较好的,小朋友课堂上激动也无可厚非,重点要思考的是如何使学生爱上数学课,爱举手发言,并能做到安静倾听。
课堂最重要的还是推动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准确表达,是学生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来学习,顺着老师的问题来思考。
低段课堂,活跃其实也算是一种好的现象,至少说明学生参与了课堂,并乐于表达。不过,还是要警惕课堂中的热闹。一旦热闹起来,不少学生疏于思考,滥竽充数的大有人在,所以要冷眼旁观。
那么,究竟有没有办法使得课堂在此基础上更加有序有效呢?怎么点学生回答问题才是更加合理的?如何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怎么做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将进一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加成熟和系统。
还有一个问题是课堂上放与收的问题。能否进一步优化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深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需要在不断的记录和反思总结中发现。
后记:
每次备课,都要想好怎么导入,因为这是知识的打开方式。如果都没有“领进门”,谈何风景。
课件要精选,博采众长。
每一堂课,都事关未来。所以,对待工作,要多一份责任感,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一定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包括认知,情感,意志。
仍然要说立德树人,教师的教养,影响了学生的素质。
教育必然触诸心灵,要关注学生的精神发育。
练习的设计必须紧扣教材,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积极思考,也是重要的课堂目标。
“下自成蹊”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也就意味着,教师的引导里要少些提示性的字眼,更不能产生暗示的话语。促进学生的课堂思考,是数学课的很重要的任务。
成就感是学习兴趣地主要动力,所以,组织教学一定要规范。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着眼于自身素养的提高。只有备课更优质,课堂才能更高效。
202110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