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是淄博市一个小小的村庄,全村千余口人。村子是个近郊村,离淄博市所在驻地的张店十公里左右。小时候的十公里是非常遥远的,孩子们好几年才有一次到张店的机会。没有公交车,有也没钱做,只能步行。记得有一次,带着弟弟来张店玩,把弟弟丟了,幸亏有村里的人把他又领了回去,差点失去了弟弟闯出大祸,自然被父母好一顿责骂。当然,现在的我,有时周末回老家看老父亲,也会体验一下步行的乐趣。曾经用导航测量过,从现在居住的地方到父亲住的村里老年公寓,是十二公里,要走二个半小时。
村子在四宝山镇的东北角,与卫固镇相连。
小时候的村子和周围,也是几十年的记忆模样了,如今已基本找不到了原来的样子。大部分村民搬进了楼房,一个润泽园(村子小区的名字)吸引了周围村庄甚至是张店城区的人们入住。马上有所在乡镇机关和一个公办幼儿园入住,村子也由小变大,由偏僻变中心,知名度大增。
铭记中,村的北边是一个果园,有苹果桃子等。需要自豪说的是我们的榆林桃子可是远近闻名,非常抢手,每年都有朋友托我买。小时候,果园是我们小伙伴的美食城。在上学放学时,先侦察好地形和看园人的活动规律,再在天黑之后在栅栏上扒个洞,然后才是集合队伍确定时间,一人放哨,剩下的爬进去摘果子。一双手拿不了几个苹果,我们发明了脱下裤子扎死裤腿,出来时把裤子放到脖子上爬出来。晚上偷的果子看不清楚生和熟,我们就找个地方埋起来,熟一个吃一个。这样一段时间就有了苹果可吃。原来还以为我们聪明的很,看园的竞没有发现,直到有一次大人们说起,才知道那是看园大人的故意看不见的。
村的西边有一条沙河,下边有时有水有时没有水,上边两侧是高高的土堰。南北走向。这条沙河也是我村和西边江西道村的分界线。我们村的孩子在东边,江西道村的孩子在西边,经常发生战斗,虽没有胜负,但每次都乐此不疲。
游泳也是当时的娱乐项目。当时是没有游泳池的,游泳只能在大井和大湾里。大井和大湾深,缓冲区很短,但就是这样大部分的男孩硬是学会了游泳。当然都是狗创姿式。因为危险,被老师严禁,只能趁午休避开老师和家长偷着去,时常被女同学告发。大人检验游泳的办法也简单,用手划一下,痕迹明显的就是去游泳了。那时候,觉得老师太厉害了。
后来还知道,我们村是烈士村,有十几个先辈牺牲在了祖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其中,就有我的大爷武钊。有一次参加淄博历史展览馆,我点开页面,骄傲地对同事说这是我亲大爷。我们村还是个文化村,1830年独创了榆林腔,已开始争创非遗项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