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逻辑思维,讲明朝的嘉靖皇帝,觉得很毁三观,因为百度百科的介绍说他是个后半辈子没上过朝,一心炼丹的道士皇帝。但罗胖节目里对他的评价是绝顶聪明,搞权术的一把手。
明史现成有《明朝那些事儿》,所以就找来看。黑压压七本,用了近两个星期。看完,感慨良多,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200多万字的东西,让我精炼,写书评,臣妾真的做不到啊。不过,是该写个总结了。要不然没法翻过这一页看别的书。
其实,2010年那会就听说过这本书,的确找来看了几十页,讲的全是朱元璋打仗的,我对朱元璋及他的那些智勇双全的开国功勋们不了解,也没有兴趣了解,所以直接放弃了。
这一次绕过第一本,先查了明朝的14个皇帝,对那个喜欢比自己大17岁宫女的皇帝朱见深感兴趣,所以就先看他的那些章节。
朱见深本人倒是没有啥可圈可点的,但是儿子朱佑樘的故事却全程无尿点。万贵妃,母老虎一个,密谋害死了朱见深很多儿子,唯独朱佑樘得以幸存。
这一段故事,作者讲的非常感人。而生母纪氏对朱见深这个皇帝的见解——皇帝是指望不上的,她终究要死在万贵妃手下。这种洞见给我很大的震撼。她是个明白人,但是却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事实如她所料,儿子回到父皇身边后,她就莫名其妙的死了。当然是万贵妃的杰作。
朱佑樘吃百家饭长大的,东躲西藏,在他六岁前,万贵妃和皇帝不知道他的存在。是卑微却良心尚存的太监和宫女们,以及那个不知天高地厚去挑战万贵妃,结果弄巧成拙被废的吴皇后,这些小人物把他养到了六岁,并且抓住机会,把他展示给皇帝,成功上位。
整个过程俨然一部扣人心弦的宫斗大戏,不过展现的是人性的光辉,腥风血雨中,有人宁可不要性命,也不想违背自己的良心。
接下来,总结下我对本书的看法。
1,文风诙谐,口语化,用词新颖,搞笑,精辟,一路点缀了很多警句,颇有傍花随柳过前川般如沐春风之感。
比如:
搞笑类:
场景:王阳明对他爸爸(是个状元)说自己要做圣贤,他爸直接拿书本子拍上去,边打边骂:“我叫你狂!叫你狂!”
场景:讲到两个太监(张永和刘瑾)在朱厚照面前大打出手,作者配个画外音:“打不死你!”——立马一妖艳的白面太监,捏着细腔,翘着兰花指,气质败坏的模样就浮现出来,堪比3D立体电影。
说魏忠贤不识字,却非常识相。说他的爪牙是一帮纯度极高的人渣。
说努尔哈赤没有想到,他死打也没打赢的袁崇焕竟然被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妖(魏忠贤)打倒了。
靠皇帝下旨升官的人,同僚们的统一评价是——不要脸。
要想从他们口中得到供词,只怕要等到清军入关。
所谓舍生取义,所谓心怀天下,在那些贪婪的下属心中,统统归结为两个字——放屁。
文考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那武考大概是走钢丝了。
其实这么多年混下来,大家都不傻,夏言当年对抗张璁的孤胆英雄形象,仍然牢牢地铭记在两人(严嵩和陆炳)的大脑里,那唾沫横飞,无所畏惧的景象,想起来就让人打哆嗦。
同僚们的嗅觉是十分灵敏的,之前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徐阶是凤凰,但涅槃之后,自然就变成了野鸡。众人就此纷纷离去,徐阶又一次回到了孤立无援的起点。
警句类:
此时的他,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小人物的愤怒是毫无用处的。
缩头的,并非一定是乌龟,毒蛇在攻击之前,也要收脖子。
皇帝是最大的光杆司令,只喜欢比他更光(不结党,不拉帮结派)的人。
2,关于讲述脉络:
作者是按照皇帝次序讲的,每个朝代穿插些知名人物和大事。一般情况下,对于每个皇帝都会先介绍下登基前后的情况,对皇帝的性格,为政,用人,各方面给个综合的介绍。一本书里重点讲1~2个人,1~2件大事,贯穿整本书,以人物或者大事为主线,穿起来很多相关的同时代人物,以及当时的风土人情,科举,文化,军事之类。整体来说,纵横捭阖,包罗万象,知识层面上来说,一种铺面而来的汗牛充栋般的碾压。
正是因为面广,所以很多人和事,着眼点,叙述角度非常细小,以小见大。讲述的效果来说,仿佛你成为这些明朝大夫的一员,苦逼皇帝的一个,征战沙场的一个战士之一。跟3D电影一样,马蹄甩出来的泥土,你得趔趄身子躲一下。
而讲哪些人,讲什么事情,作者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你能清晰的感觉到他的爱憎。而且,你发现居然不能否定他下的结论,因为精准,精辟。
他讲的很多的故事,都如心理学家一般,直击内心,看穿也看懂了他们。并不是张爱玲那样看穿的旁观者,冷姿态,而是基于同理心,洞悉却又能感同身受。在他眼里,最坏的人也有可怜可叹可敬之处。
比如,朱佑樘在父亲和万贵妃都死后,没有报复万贵妃的弟弟,而是把他放了。作者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那些宫斗的女人,求的都是活下去的机会而已。包括万贵妃和朱见深的感情,他的评价,也非常中肯:嗨,都是苦大仇人的不幸的人儿啊。
3,性格鲜明的各种盖戳
他最有特色的地方给每个皇帝,大臣盖棺定论。其中我觉得惊天地泣鬼神的几个概括有,
对于朱佑樘,这个清退了父亲残留下来的把大明搞的乌烟瘴气的各种人渣,兢兢业业,死而后己,一辈子后宫只有一个女人的皇帝,他的评价是最高的——他是个好人,也是个好皇帝。纵观明史,再也没有第二个皇帝有此殊荣。
对于嘉靖,他的评价也入木三分:他很聪明,无利不起早,工于心计,精通权术,但过于自信,最后被大臣摸透路数后反转,玩人的变成被玩的。
他是个自私的人,啥事都不重要,唯有修仙高,死后留下一堆烂摊子。但又关他屁事。反正皇位是从他表哥那里唾手得来的。
对于朱厚照,一个建立了豹房(please百度),成为清朝帝师训斥不上进皇子反面教材的皇帝,他的评价是:作为皇帝,昏庸,荒唐的结论是没跑了。
而以人的标准来看,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他不残忍,也不滥杀无辜,能分清好歹,只不过是一个希望干自己想干的事,想自由自在度过一生的人。
论据有很多,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朱厚照想出关玩,去了几次关卡,亮明身份,守门的将领就是拦着不让出。没办法,他趁最难缠的那个将领换班,浑水摸鱼出关。
而此时,他已经用自己的权力杀掉了刘瑾,知道了权力的威慑力,他只需要杀掉不听话的人,就能办成他想办的事。
但是他没有。因为他知道,将领做的是对的,错的是自己。但是他是顽童,他想玩,就只能钻空子,打擦边球。
而他出关去要攻打的将领名字也好应景,叫小王子。虽然朱厚照做了很多荒唐的事,但是鉴于他没伤天害理,他爹只爱他娘一个,他兄弟姐妹一早死光光,从小就当太子,没人跟他抢,我觉得他就是个小王子啊。
然后老天爷怕他无聊,又派个对手叫小王子,逗他玩。
4,印象深刻的人物
而他重点描写的人物里面,有几个我印象非常深刻。人格魅力方面,被虐杀的杨涟,他的遗书被狱卒冒死保留下来:
“涟即身无完骨(肋骨被打断,耳朵被钉入钉子),尸供蛆蚁(因为实在想不到人妖们还有啥幺蛾子折磨他。内心的无助,溢于言表),原所甘心。
但愿国家强固,圣德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这一段看的我眼泪不停的流啊流。
李东阳,一个睿智能忍的大臣,所谓天塌下来当被子盖是也。他深知,要想伸张正义,首先要清楚的知道皇帝脑子里想的什么。
第一次要杀刘瑾的时候,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顽童朱厚照来说,太监是比文官,尤其是言官更值得相信的人。
所以,虽然朱厚照被大家逼的要杀刘瑾,但是刘瑾一句:“天下是陛下的,你说了算!”,就扳回局面。
而绝杀刘瑾的那一次,他料到即使张永说:“天下归了刘瑾,陛下准备去哪里?”之后,朱厚照还是会心软放刘瑾出来。
所以他提前就备好猛药,从刘瑾家里整一堆盔甲,还有带暗器的扇子,堆在朱厚照面前,让皇帝明白:“狗奴才,原来你是真想造反啊!”,下决心杀了刘瑾。李东阳取胜的关键,跟朱佑樘的亲妈纪姑娘一样,在于对关键人物皇帝这个人物的了解。
戚继光,孙承宗,胡宗宪,李如松:战神级别的人物。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的大神,抗倭斗争,抵抗金兵,打退蒙古,才看的快意恩仇。
有段把我笑岔气了。说蒙古人虚报死亡人数。按照他们虚报的人数算,平均放一颗大炮打死1.5个人。不得不说把用这种方法把人家遮羞布扯下来,不写书真辜负他的想象力。
其实,幽默,有趣,在你对战局,事态占有优势,从容应对的时候,自然就会有。
你能明显的感觉到,如果是打胜仗,正义战胜了丑恶,作者的笔锋异常犀利,损人也损的高超,妙语连珠。
明朝帮朝鲜赶走倭寇,说明朝廷自己掏腰包出军费,粮草,火炮,还有几万的兵,历史上基本没有啥记载,也没跟日本人赢得甲午战争似的,按人头索要巨额战争赔款。打胜仗的那些将领,官只提了半级。整个事情,轻描淡写。
啥叫强大?这就叫强大。
当然,除了军事将领之外,取胜的关键还有先进的作战技术及武器。先进的武器能够如虎添翼(比如三连发的火枪和大炮,被子里卷火药制成简陋的燃烧瓶)。
因地制宜,一物降一物的阵法,比如朱棣对付蒙古骑兵的神机营,戚继光对付倭寇(锋利的刀及娴熟的刀法)的鸳鸯阵,十一人组成一个方队,根据距离及战机灵活变动阵型。简直是涨民族自信心,及增强阅读过瘾劲的利器。
关于海瑞,作者有句话非常精辟:海瑞就像《围城》里的方鸿渐,是个好人,但是无用。
袁崇焕:运用辽人治辽策略,抵抗元朝的侵略(戚继光自己练兵,挑的是勇猛的义乌兵,也是他制胜的法宝)。马上骑兵用三眼火枪,炮打完了,换个方向就是榔头,照样杀敌。同时,士兵是既得利益者,收复的地,财物,分给士兵。前一天打仗,墙被炮轰了几个窟窿。第二天敌人再攻来,墙修好自不必说,城墙前面还挖了一道很深的沟,做双重保障。危机公关能力一流。
而作者最推崇,着墨最多,也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王守仁,一个是徐阶。
当然除了他俩都很厉害之外,主要是作者非常详实并生动地描述了他们从一招都不会变成武林高手的路数,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方法。
比如,徐阶斗严嵩的成长历程:
在这寂静的背后,徐阶正密切地关注着严嵩的一举一动,上朝,退朝,应酬,结伙。他耐心地审视着这位老江湖的各种举动,在寻找破绽的同时,他也在不断地学习着敌人的权谋与手段。在日复一日的揣摩与观察中,徐阶渐渐缩小了自己与对手的差距,他已经成为了一个足智多谋,深不可测的人物。
5,收获
读史可以明智。尤其是作者用翔实,生动,又精准的笔法重现几百年前的人物,史实时,它展现出来的波澜壮阔,智慧,可以让你在职场,梦想,世界观,人生的追求等方面,悟出很多东西。
这些历史长河中的人物,可以跨过悠长的岁月及生死,成为你的朋友,或者反面教材,这些事迹,包括打仗,官场斗争等翔实的再现,会学到很多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
200多万字的内容,而且无废话,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入浅出,造福万民,而且很锻炼作者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他讲了200多年的历史,14个皇帝,及很多人物。读起来气吞山河,扣人心弦(好人赢了没有?坏蛋啥下场?最后谁打赢了?这个皇帝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
神来之笔非常多,有歌词(比如打日寇,说围城留个西边,原因是西边一条大河,波浪宽),有不经意间霸气侧漏的阅读量,洛克菲勒,国富论,冯梦龙,徐志摩的诗,钱钟书,社会学,军事学等。他从大臣奏折里查战争的死亡人数的旁征博引及严谨。
伤自尊,但,催人奋进。
我学日语的,但是他讲的日本的战国历史,将领,很多我都闻所未闻,或者只知道名字,没有他知道的清楚。
因为他是带着问题去看的书。他需要把戚继光抗击倭寇的事情讲清楚,除了讲戚继光怎么培训自己的兵,战术,阵列,他还要把对手的各种配置也要讲清楚。
我在哪里看到过,说当时明月小时候,去新华书店,看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书,哭着闹着要他爹买下来。
而明朝那些事儿第7本最后洋洋洒洒列的许多主要参考书单(大部分作者都是明朝清朝的,诘屈聱牙的文言文),写一套这么翔实生动的书出来,他看的远不止一遍。
前几天,我听吴晓波频道,波叔讲到他上大学先看文学,然后看历史,历史看完看哲学,然后经济,然后交叉学科,天文,生物科学。。。听的我冷汗直流,心里哇凉。
有一种人是非常幸运的。他们在大多数人迷茫地想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的时候,他已经在理想实现的道路上狂奔了。
而当大多数人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得,一辈子就这鳖样了,然后安心两点一线,温水煮青蛙,混吃等死的时候,他们干的风生水起,或者著作等身,或者成为行业翘楚。
他们基本没有迷茫的时间。或者,其实也有,但是他们是行动派,想做什么,就去做,此路不通,选其他的就是了,并没有浪费多少时间迷茫,也没有虚掷光阴。
人为什么会迷茫?绝大多数人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做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剩,只能怀疑自己,放弃努力。
而一个人,如果很喜欢一个东西,又聪明(不聪明也没不影响大局)努力,勤奋,基本上说做啥成啥的话,他迷茫的几率,客观就会很小,因为能力强,啥都适合,做啥啥成,探知未知世界干的热火朝天的,还迷茫个屁啊。
所以,当你失败的时候,你问下自己,是不是你的方法错了,努力不够?毕竟放弃一件事,多容易啊。知难而上,才是真正有效的捷径。
想干啥,行动起来,是骡子是马,是真喜欢还是叶公好龙,去做做试试就知道了。但是不要浅尝辄止,有时候,最黑暗的时刻坚持过去后,就是豁然开朗的一片大好河山。
任何人之所以牛逼,都和他的天分,以及一路来的努力,勤奋分不开。我们看到的,只是他实际能力/阅读量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古人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这些牛人们。
而跟他们比,我算个毛啊。
还想当作家出名呢,想当自媒体赚钱呢,还想财务自由呢。
想啥呢。麻溜滚去老实啃个三年五年书再想别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