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涤尘

向米勒学习
米勒是谁?不知道,但是说起他的徒弟梵高,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同样,由于我是梵高的粉丝,也就顺便喜欢上了他,开个玩笑。其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就喜欢他的画作,当时我在师傅的一个破书架上发现了这本米勒画册,那上面的图画一下子就紧紧的吸引了我!
这位画家是法国人,住在一个叫诺曼底海滨的小山庄里,一辈子也没有进过城,同行称他为“土里土气的山里人”,可他却引以为豪,他说“我是一个农民,我就是要表现农民淳朴的生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画了许多表现农村题材的作品,如“搅拌牛奶的农妇”,“扶锄的农夫”,“晚钟”,“拾穗者”,“牧羊女”,和“小鸟的哺食”,特别是那副“小鸟的哺食”,画面上三个宝宝排坐在门槛上,妈妈在细心喂饭,远处他们的爸爸正在田间劳作……这个平凡的农村小景是多么温馨呀!使我时隔半个多世纪还记忆犹新!
在我们那个青年时期,学习油画主要是向前苏联,俄罗斯学习,他们的大师列宾,苏里柯夫等的名声如雷贯耳,他们的画从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也非常不错,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近卫兵临刑的早晨”,苏里柯夫的“女贵胄莫洛卓娃”等等等等都堪称一流,但我还是觉得米勒笔下的凡人凡事更为温馨亲切,震撼我心!
除此之外,我想米勒的农民画胜过其他画的原因,就是我认为米勒是采用了暗物质绘画的表现手法,在他的画面上巧妙地运用了暗的魔力,在平凡之中见神奇!善于将内在的心理因素真实地体现在画面上,形成一个可见与不可见之物的强大气场,从而紧紧的抓住了观众的心!
但是遗憾的是,他塑造了这些衣着简朴,粗手笨脚深藏于暗部浓荫之中的农民形象,并没有得到当时人们的赏识,使他的画作很难卖出去,搞得生活潦倒,有时候还不得不将他宝贵的素描换鞋子穿。
后来他搬到巴黎近郊的“巴比松”农村,上午在田野里劳作,下午躲在昏暗的小房子里画画,但他照样不改初心,画出了许多惊世之作。梵高的“吃土豆的人”,“播种者”等等杰作都是在他的影响下画出来的,要向米勒学习坚定地画自己心中之画,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正是我需要做的事。
曾涤尘2019年9月11日写于02公交车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