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班上课的时候,我老感觉到有那么一点不方便,好像缺了一点什么。待我仔细想想后才明白,以前上课在向学生强调授课内容,或者是在做课后总结的时候,总是喜欢人站在黑板或希沃白板的一侧,一手握着教鞭指向对应的内容位置,颇有“立马横刀”指点江山的气势呢!上一届高三高考前布置考场,教室里的东西被清理一空,其中也包括原来上课用的教鞭。于是,新的高一1班学生来了,1班的教室讲台前却缺了一根我习惯拿着上课的教鞭!
学校南边西界大山的半山腰路边有山竹,是我制作教鞭的理想竹材,我决定开车去取竹制鞭。
找到一把裁纸用带柄小刀,就开车出发了,出发时时间为下午2点20分。开车大约20分钟,也就2点40分,我就到了西界半山腰。在一处略宽敞的地方靠边停车,我就开始寻找合适制作教鞭的山竹。西界半山腰山竹真多!为了保养上西界山顶的公路,方便开车有良好的视野,这里的人在秋末冬初之时会清除靠近公路上下的灌木杂草,当然也会砍掉路边的山竹。我很快就从路边砍倒的山竹里找到了一根看起来挺顺眼的一根。于是乎,我就开始了制作教鞭的过程。
首先是清除竹枝。我带的裁纸小刀是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的,但这难不倒我一一找一块扁平的石头,用最原始的方式挥石砸削山竹的一节节枝竿相结处,往往一下两下就能除掉一节竹枝哩!
接着是取材。选取粗细适中的竹竿部分,去头除尾一一这是比较艰辛的工作,因为我只带了一柄薄窄的裁纸刀。竹竿顶端保留的部位还好,只有小手指一般粗细,用裁纸刀斜削一圈,再用手在两端一带劲,竹竿在刀口处断裂。竹竿底端则粗若大拇指,你得用裁纸刀一刀刀围着它上一刀下一刀耐心地削,直削到围着竹竿一圈有一定的深度后,再放置在公路外边坚硬的护栏上,两手一用力,就成功截取了制作教鞭的竹竿部分了。
再就是刮除竹竿青皮竹灰。山竹的青皮要去除掉,但不能削,只能刮。你得掌握裁纸刀恰当的倾斜度:刀锋太正了刀只会在山竹竿上震颤;刀锋太斜会斜切入竿,伤到竿身。你只能在一次次刀刮中进行调整,掌握最佳的倾斜度。终于,在一次次调试的过程中掌握了合适的刮法。竹竿有五节,你又只能一节节耐心刮除青皮,去除节与节之间的白竹灰。待五节竹竿刮完,回头再看工作成果,却总能发现到处都有遗漏的青皮白灰一一你还得回头再刮,细心打磨!我想到几十年前幼小的时候,家里大人请来了篾匠制作箩筐背篓,篾匠师傅用篾刀灵活的破竹成篾,再用他灵巧的手变戏法一般的编织器具,然后拿“度篾器”谨慎地补充篾条,再拿篾凿调整个别位置不正的篾条,还小心又小心地用篾刀去除多余部分一一那种投入和专注,我至今都难以忘记!
我是知道的,那时篾匠师傳如果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和高度的专注,他是很难编织出精美的竹器的!就好像我们上课,不用心钻研认真反复思考,是难以备好课上好课的!只有匠心独运,反复打磨,才能在一堂堂授课中给自己的学生们真正的传好道授好业呢!
下午4点,我在这西界半山腰的路边,花了将近80分钟的时间,才勉强完成那只有五节竹竿一米多长的教鞭的制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