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初冬,可是已经有了一些寒意。从温暖的被窝里钻出来,需要很大的勇气,需要和自己做一番斗争。
在夏天,早起是不成什么问题的。有人四点多就开始起床锻炼了。
在我们家,历来是是不允许睡懒觉的。小时候在老家,早上起床,要到水井边去挑水,打扫院子,给牛羊割草。最盼望的就是下雨天,还能睡一会儿懒觉。
如今倒也不用去挑水,自来水常年不断。也不用给牛羊割草,那么早起干什么呢?也许是年龄大了,瞌睡就少了。每天差不多在五点左右就开始自然醒来,其实也不全是如此。
因为我看的一本书《四点起床》,是中岛孝志写的。又看到不少优秀的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习惯。于是,见贤思齐。更多的是想给自己找一个目标。
从2018年开始,我坚持早起读书,或者在电脑上写一点文字。每天写一篇文章,不少于1000字,今天是第999篇,在视频号上进行直播今天的写作过程。我知道,会有一些朋友在看。
人总要有点精神。任何事情,都是坚持下去很难。读书会有不少朋友,每天写点文字,一两个月到还能够坚持,可是再下来,就有点困难了。一是因为见不到回报,没有收益,自然就很难坚持。
有朋友说,万一写了五年或者十年,依然没有进步,没有改变,那该怎么办?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呢?绝对有。这说明,没有找对方向,最起码是写作的方法不对。我每个月都会读两类书。一是个人成长类的,或者是鸡汤类的。因为时间久了,自己会懈怠,自己想给自己找一些理由歇一下。我想到了刘震云说他姥姥的一段话:割麦子最怕直腰,你一头扎在麦田里,直了一次腰,你就想直第二次,第三次……你要一口气割到地头,在直腰喘口气。
45岁了,很多人说这是一道坎。人过四十五,不分公和母。就是女同志会变成女强人,失去性别意识。而男同志,开始认怂了。那天散步,有个土坡,看到有小孩子飞奔而下,也有的小孩骑着自行车也丝毫不减速。我想到自己小时候,常常满身伤痕。天上有点月亮,就把家里自行车推出来起。自然掉进沟里了也不敢回家说。如今,看到这个土坡,就开始小心翼翼,生怕摔倒了,闹出洋相来。其实是自己心态老了。
其实,正如电影《哀乐中年》中,五十岁的陈绍常认为自己老了,什么都干不动了。而敏华认为,中年人,才是人生的黄金期。有了经验,生活稳定,最应该有目标才对。对自身现状的默认,是一种妥协。一切都有无限可能。陈绍常初次创办小学时,只有12人,到他退休学校已经过千人。在敏华的鼓励下,陈绍常他在儿子陈建中给自己准备的墓地上,建了新房子,再次创办新学校,居然新生也是12人。
有时候,重新把自己归零,让自己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何尝不是一种新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