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549389/e353ed899590411a.jpg)
文/菲恩
曾经以为恒久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是沧桑。
读杜甫,读诗圣的诗,一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苍茫感扑面而来。居无定所的人生经历,敏锐的体验能力,让这位漂泊的诗人对人生、对时令、对国家以及对他自己有独到且深刻的见解。
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我看到了寄情于山水的苦闷。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把春天生意盎然的景色呈现在读者眼前,仔细咀嚼却能在其中品出诗人独有的趣味。
春天花开满地,一夜过后那潺潺流水的溪边,竟洒满了落花,这样的场景不免醉人。
而后句数不清的枝丫竟相绽放,因花开得太过繁盛而使枝叶不忍负重沉沉下垂,在轻松亲切的语调中,一场枝丫对花朵的甜蜜负担迎面袭来。
语调如此清丽生动,富有画面感的景物描写,苍茫的孤独感从何而出?
这一手法与古人常用的抒情手法有关,那就是以乐景衬哀情。眼前的景越是美丽,对其越是喜爱,则越感伤。
其一“不是爱花尽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是对时令的感伤。花再得再美也会有凋零的一天,纵使及万众瞩目于一身,也躲不过老相催的命运。
其二,表面读来是感伤时令,可实际上是感慨年华易逝,英雄迟暮,心中空有一腔抱负,身上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施展。
时光流逝,临近暮年,却似一事无成,蹉跎岁月,感伤之情不禁随着花儿的命运变化自然倾泻,读来不免让人泪目。
感伤花期太短,风华易逝,岁月蹉跎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的孤独。而这份孤独只有经过漫长的时光沉淀并细细品味才能解其中味,品出其中意。
如果说对年华易逝的感伤是不动声色的孤独,那么对家国破碎的感伤便是彻骨的孤独。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形象倏忽地出现在眼前,满目苍痍,悲痛之切,每每读来忍俊不禁。所谓少年时意气风发,雄心勃勃,而暮年却独倚栏杆,泪湿衣袖。
这份漂泊无依、国破家亡的悲痛孤苦怎令人不动容。
国家毁灭了,那大好河山还在,城市枯荣了,还有大好花草淹没它。对着回忆感伤时,似乎花也流泪了,但那是花的泪吗,不过是伤心人婆娑的泪眼罢。孤独、无助、惘然、惆帐之意流露于字里行间。
漂泊是无力,家国破碎是心中悲痛的憾事,临近暮年却未功成名是杜甫日暮独倚泪栏杆的遗憾与孤独。
杜甫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为人称道的诗歌,有深切悲痛的,有清新婉转的,有寄情山水的,还有无数表现苍茫孤独感的。
太过漂泊的人生履历,从某种意义上引发杜甫对人生无常的淡泊与感伤的思考。而这份这份漂泊的背后,是他的迫不得已和背井离乡。
时局所迫导致的人生无常,令人唏嘘。所谓身不由己是杜甫,繁华落尽是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