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原则,下次别用错了。

作者: 进阶的石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6-09-14 00:54 被阅读770次
By 画画的子橘

引子

复利——每天进步一点点。

关于《复利》这个话题,最初的起心动念来自于李笑来的书《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当真正了解这个概念之后就被迷住了,说白了就是:

-每天进步一点点。

-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成长上。

于是乎,从今天开始,我将每日分享自己的思想变化。包括读书心得,见闻,甚至诸多不成熟的想法。

这是第3篇。


01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话你特熟悉吧,可你真的明白这背后的意思吗?俗话说什么事都不能深究,一旦深究就没完没了了。

前天媳妇画了个黄玫瑰,准备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来当标题。我非要较真,说太鸡汤,准备亲自动手换一个。于是,我就开始搜索跟这句话相关的一些资料。奇怪的是,这么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网上能查到的资料却很少。这让人很是心塞。你知道的,理工科思维的人总会如此,当他们被卡在某处但内心又确信一定存在某种解决方案的时候,他们就被这个尚未找到的方案彻底魇住了。在找到它之前,他们会不休不眠,不思茶饭,心心念念只有这一件事情。这不是我说的,是和菜头说的。于是我百度了一下: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大家明白了付出了给予自己也会有快乐。只懂得收获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情况,如: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成就别人的同时提升了自己。

然后下面就是连篇累牍的鸡汤文,告诉你要对别人友善啊,这样自己就会变得好啊。阅后,我产生了两个疑问:

1、只付出不求回报真的会很快乐吗?

2、这句话背后是不是有更科学的解释?

带着两个问题,我就开始思索。给人玫瑰就是一种善举呗,你的一句“谢谢”是“玫瑰”,你的一个小礼物是“玫瑰”,你下车时轻轻关上门也是“玫瑰”。那么给完玫瑰之后,真的会手有余香吗?我觉得并不是。想想你说完谢谢,是不是满怀期待看对方的表情?你送别人一个小礼物是不是希望别人能够喜欢?当然如果他能礼尚往来的话,我就更开心了。你轻轻关上车门难道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优雅举止?让自己文明礼貌、五好青年的形象牢牢刻在对方心里?

这么推论下来,手有余香似乎是一种反馈。说明白点,就是我对你好,你得认可我,觉得我这个人靠谱;更进一步,以后你也得对我好才行。合情合理啊,你想想看,每次朋友请你吃饭,你是不是得记好是在什么档次的馆子吃得,大约花了多少钱?总不能人家带你吃海底捞,你带人家吃街边的国足臭豆腐吧。这显然不是一个档次的。如果你真有胆量这么做了,我敢保证下次你的朋友会用各种理由推掉你的盛情相邀。

这么说来,只有我赠你玫瑰,你还我百合,我的手才会香对吧。关键是我抛出了我的诚意——玫瑰,你得反馈给我等价的标的物才够意思。否则我就觉得你不够交情了,不够意思了。

02

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但这背后到底隐藏了些什么呢?

阅读了几篇不同文章,又经过上述的推论,突然浮现出两个字——“互惠”。对啊,这难道不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表现吗?顺藤摸瓜,发现在心理学上还真有条相关的定律——“互惠关系定律”。

“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关系定律。人是三分理智、七分感情的动物。士为知己者死,从业者可以为认可自己存在价值的上司鞠躬尽瘁。当你真诚地帮助员工的时候,员工才能真正地帮助你!——百度百科

好像有点意思了。继续深挖,发现有本书《影响力》,其中提及了这个定律。那句成语怎么说得来着?哦对,福至心灵。越来越有意思了。看来有的时候,脑袋里真得装几个问题,万一碰上答案了呢?书里是这样解释的。

互惠原理,是人类社会长久存在的一种行为机制,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原理的特性,并通过实际应用得到了好处。比如在几万年前,我们的老祖父发明了一种捕猎的新工具,他称之为“无敌石质砸中就倒木柄矛”。基于某种考虑,他会把制作木柄矛的方法教给大家,这样大家就可以一起捕猎了,过去一天逮5只兔子,现在可以逮20只。老祖父发现这种互惠的方式很好,便开始推广。渐渐地大家都认同这种方式了。正是在互惠原理的基础之上,老祖父和小伙伴们携手揽腕让整个部落生息繁衍。再经过长期的演化,这种互惠原理被我们保留了下来,更多相信这一原则的人类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所以说,互惠原理,已经是植根于人类基因中的一种行为方式,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特性,否则就很难在一个相互协作的体系中生存。越熟练使用互惠原理的人,越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社会了,就会获得更多的财富。所以你看,这不光是本能,还是我们发财致富,安家立业的一条朴素法则。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最简单的原则。

遵循这个原理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否则就会遭到人们的嘲弄。那些不遵守互惠原理的人,会被贴上招摇撞骗、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之类的标签,因为人们对那些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人普遍会产生一种厌恶感。通常我们会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自己被认为是一丘之貉。

综合地看,互惠原则有点类似于欧几里得用来证明几何的五条公理,是无需证明就存在,同时也是一种基石假设。人们发现,顺从这个原理就可以更好的生活,于是就逐渐延续至今。因为这个原则太基础、太基本了。没人想过要证明它的存在,也证明不了。只是知道这是一个特别管用的原则。

PS:你真的会因为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那是因为“社会认同感”。这种互惠原理,已经成为一种行为按钮,你知道,只要你帮了别人,日后有会有回报。你在提前高兴。

03

经过一番胡乱地整理,不知道我是否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了。总之,如果以后用到这句话,一定要自己脑补一句,赠人玫瑰,人还百合。关键是得有来有往,才有意思。可别再说什么无私奉献了,即便再高尚,再做了无私奉献的事,都是因为内心得到了那种虚构的社会满足感。仅此而已,真正无私奉献的人你不可能知道他的事迹,但凡你知道了,那就不是无私奉献,他就等着这一天呢。

别不承认,你做任何事最终都是为了互惠,你敢摸着良心说不是?但是,如果你是那种不懂互惠原则的人,可就小心了。那些受到别人礼物就做无声英雄的;那些受了别人恩惠不知道感激,还总以最笨为借口的;那些把别人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的。要注意了,这条可以用来自省。

最后,这件事让我有了几点思考:

1、但凡是那些经常说的谚语,一定留个心眼,不要盲目听从,仔细考虑考虑说得有没有道理。不要说“大家都这么说啊”,“这话流传了这么久了,肯定没错”。有种思维方式叫做“批判性思维”,谢谢。

2、有些事感兴趣可以深究,毕竟把一个话题研究透了,可能这一类的都通了。以后妈妈再也不担心我被忽悠了。而且,如果还是个比较有意思的研究,也可以跟大家分享分享,听取各方意见啊。

3、所有的鸡汤背后都有问题,不是有逻辑问题,就是有心理学常识缺失的问题。所以,有时间,可以逐一破解。有些话是有用的废话。比如“我要努力生活,过好每一天,我要健康生活!”有用,但是废话。什么叫过好每一天?什么叫健康生活?真正的道理是可以直接操作的。理科性思维的人会这样想“今天,我要充分利用时间,微笑面对每一个人。对家人说谢谢,夸一下妈妈做得午饭。下班后,直接跑到健身房来个5公里。”要有行动,这话才有意义。

哦,对了,最终我查完资料,还是改了标题。叫 “嗨!有你的玫瑰,签收下。”

相关文章

  • 互惠原则,下次别用错了。

    引子 复利——每天进步一点点。 关于《复利》这个话题,最初的起心动念来自于李笑来的书《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当...

  • 《影响力》第二章:互惠

    第二章:互惠 -互惠原则适用于强加的恩惠、互惠原则可触发不对、拒绝-后撤 策略(50-62页) 收获 1、互惠原则...

  • No.4读书笔记《影响力》第一二章:互惠原则是成功的利器

    如果给你一次成功的机会?你会选择什么?我想我会选择互惠原则,因为对我来说,互惠原则是成功的利器。什么是互惠原则?简...

  • 互惠原则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很久以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这什么呀?又是给又是取的,到底要表达什么呢? 后来才发现是自己...

  • 互惠原则

    书名:影响力 页数:1-119/507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说出来“行”? 书中列出了六大影响他人,不自觉顺从别人的因...

  • 互惠原则

    互惠真是一种神奇的魔力 互惠字面意思是,我给予你好处,你也会返还给我好处,互相获得利益 这本书也介绍了互惠原则从以...

  • 互惠原则

    《影响力》这本书是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 西奥迪尼在说服、顺从和谈判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总结。这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谈...

  • 互惠原则

    影响力第二章互惠原则 互惠原则,伴随着的是亏欠,还债感,这就是经常说的礼尚往来,比如朋友请我吃了一顿饭,我肯定至少...

  • 互惠原则

    《影响力》第二章的互惠原则简直是刷新了我的认知,它不止可以运用于人际关系、做销售,更是可以运用于国与国的社交关系。...

  • 互惠原则

    《影响力》这本书提到影响人们的几大原则,其中提到了互惠原则。 简单来说,互惠原则就是:要是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

网友评论

  • 思维工具箱:好棒!多观察多思考yeah!
    思维工具箱:我是一沾床就睡哈哈哈
    进阶的石先生:@好好越读 就是没事瞎寻思,这不又睡得晚了……
    进阶的石先生:@读书笔记本子 :grin:
  • 68a75762cca8:你若是一味付出,只能让别人以为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然后他就不会再去珍惜,就是这样。
    进阶的石先生:@歘歘 对啊,我本将心向明月啊,好像现在看什么事都是“互惠原则” :scream:
  • ea86e6600a85:我也觉得,这才是真相,我们还是期待有所回报的,就是平常公交让座,也是希望得到别人一个笑脸,一声感谢
    ea86e6600a85: @好好越读 啃完了记得分享哦,期待
    进阶的石先生:@碎月如歌 对啊,这不就是社会认同感吗,还有几篇英文报道,正在啃……说得很有道理
  • 076bfc75d11f:看来我这种思维大条的人以后要多多思考了。
    076bfc75d11f: @好好越读 达不到那个级别🙂
    进阶的石先生:@伴水而恓 :joy: 细思极恐啊
  • e73bcaa4aa2c:说的好。我选择自己对自己好。:heart:
    进阶的石先生:@takki 谁说不是呢 :blush:
  • 316649e71f91:棒
    进阶的石先生:@白衣红裙小六度 谢谢~
  • a15e3da077be:的却是这样,有时候对别人好就会希望别人对你一样的好,但是常常得不到同等的待遇~
    名门望族869:@南方菇凉哇咔咔 有的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深情留不住,套路来保证。
    a15e3da077be: @好好越读 可惜这是在现代,有人曾经告诉我,你自愿付出的,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和你一样同等的付出~
    进阶的石先生:@南方菇凉哇咔咔 知道这个原则之后,自己豁然开朗。别人不给你反馈,你就想着以后没人搭理他,要搁在原始社会就得饿死。 :smile:

本文标题:互惠原则,下次别用错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tv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