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为止,我还依然分不清周氏兄弟两人的名字,究竟他们谁是谁。但是如果要是说到鲁迅,瞬间可以分辨出来了。——因为课本里的文章,每册书书上几乎都有一个叫做鲁迅的人的作品。
因为这段时间看书的原因,几乎把民国时期的文化大家们的作品,又都看了一些代表作。可为什么单单把周作人拿出来写篇文字呢?我能想到的理由是:他的文章在读书时是无缘得见的,于世就有了一种新奇感。另外,早就听人说过,在国内写散文的作家里,他要排得上前列的。
从某个角度来说,我是远不够格来讨论周作人的。因为就凭着自己能写出来的这几行拙劣文字,远远不能与之站在相同的水平线上。之所以最后还是斗胆写了,那只是因为我们都是一样在认真生活的人,而文字不过是生活的一种外化表现。
周作人作为一个世纪以前的人,他的文字风格,大多是因为他在翻译外国作品时,从中汲取了很多经验。在加上其自身本来就对文字有一定造诣,所以后来很自然的就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文章。
之所以他的名气不如很多课本上出现的人,这个大概可以从两方面来讲。第一是因为当时政治上的站队问题,他最后就被“大众”所抛弃。其次则是,他的文章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因为缺少了对家国仇恨的痛斥,所以很顺利的就被一部分人所鄙夷。
最后还想说的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它穿越时空能与另一个人相遇,那是需要很大缘分的。而作为时代都在延续的一个个新生命,我们也可以从故去作者的作品里,再次发现生命的纯真和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