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在关掉你一扇门的时候有时会对你开启一扇窗,但是对于不幸的人来说却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么如何走出不幸者的马太效应,我想唯有从认知开始。
马太效应的体现
跟“穷人越穷,富人越富”两极分化的道理一样,残疾人的第一道障碍来自于他的父母,因为许多残疾人就不了业,上不了学跟他/她的家庭有着直接的关系。上学和受教育对一般的孩子来说只不过是基本权利,可对许多残疾的孩子来说是梦想,先残疾,再失学,然后失业,最后失去生存能力,这就是最明显的马太效应。也是最残酷的马太效应。
因为在21世纪,信息化社会,竞争强烈的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接受任何的教育,必然成为社会的废人(可以喻为另一种程度的“残疾人”),更何况身体条件很差的人,可想而知。
因为有些家长怕丢人等原因,他们情愿把孩子放在家里,不想让孩子出去外面见人,更不想让孩子上学。由于普通学校很少考虑到残疾学生,没有无障碍设计,比如专用楼梯等,因此造成了一些肢体残疾的孩子上不了学,而肢体残疾的孩子也是无法进特殊学校的。
所以,国家的教育资源的不足是导致部分残疾人难以生存的第二道障碍。
第三道障碍来源于他/她的圈子,因为圈子狭小,认知的遮蔽效应,于是他/她没有力量去冲破障碍去找到自己的生存价值,更别提去创造价值了,这就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领域中的马太效应。
相信相信的力量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从有信仰开始,人们的生活仿佛就有了方向与目标。
信仰是树立生活信心的力量,意为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的主观反应,它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它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某种反应,作为人把握世界和生命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它对人生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人们通过教义的学习和不断重复的仪式行为,使宗教信仰的理念和精神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价值和行为系统之中,从而成为形塑信教者的心理与人格的新的力量。
作为一种哲学范畴, 宗教信仰具有追求为生活寻找支撑和意义的显着特征。表征着人们对终极关怀的渴望,它给人们注入神圣的目标,引导人们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从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情感、意欲、愿望、行动等的根基。是一种精神的仰望和生命的活水,是人的一种价值意识的定向形式。
去过少数民族的地方都知道,有很多民族有着坚定的民族信仰,而这样的一种信仰同时也决定着他/她生活的力量与生活的方式等方方面面。因为信仰他们不愿意成为那个坏人而死后会下地狱,因为信仰他们看待生死的方式与无信仰者不同,因为信仰他们有着一些坚定的信念以达到某一种目标,但我们不去评判他们在信仰上面表现出来的形式,我们要借用的是信仰的一种力量,因为方式可以改变,重要的是你有这样的一种认知。
任何信仰都指向未来,指向所求的方向,指向可望不可及的理想。形成某种信仰,表明人决心按自己已有的某种理念来生存,表明人愿意自觉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表明人希冀按自己的愿望来改造心灵、改造自己、改造人生和改造世界。
值得深思的是,互联网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可能人们并不会从前那样局限于眼前,而更容易接受到知识与世界,但是很可惜的是,更多的人沉迷于游戏或者娱乐当中,所以不管身体是否残疾而成为了那种意义上的残疾人,而若如果再加上身体的残疾,这就是难以走出马太效应的问题所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