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六部》(感知对话录、149)
生存者:
自我、我、大我、小我、无我、终极之我……这些概念让我们晕眩,一不注意,就不知道你在说谁。其实这些概念,无一不是“我是谁”的问题,“我”是什么?这的确是最费解的事情,也应该是最好解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我”。不过,问题的确是:我们都在误解“我”,更严重的后果是:我们都在错用“我”。这可是不得了的头等大事,错用“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得到的是错误的事实结果。你强调的“去我”,与宗教强调的“无我”有什么区别?如果个人以“我们”方式来生活,这有逻辑吗?
感知者:
除了作为第一人称指代,我们无法给“我”下定义,其实际上,无论我们怎么给“我”加上各种界定,“我”的所指意义是不会改变的,但它们的运行机理却大不相同。本来这个概念的“我”是不存在的,但在各种不同的使用中,人又必须以“我”的立场出现,这就引发了“我”这个词汇的多种含义与用途,“我”代表的含义复杂到难以表述。不过,最简单的用途就是,“我”就是个人的存在出发点和终点,简单地说,这世界上的全部存在事物都在“我”之中,“我”就是存在整体的包装。这就是说,用什么“我”来做包装,这个世界就是不同的世界。我们一直在用一个错误的“我”来包装世界,我们就只能得到一个错误的世界。
人人都认定自己就是一个独一无二存在着的“我”,因为不知道“我”是谁,来自哪里,“我”有什么真正的意义或真正的使命,许多人不但通过思辨追问,还通过修行来证悟“我”是什么,可以说,人们对“我”的追问是漫长的、努力的、深刻的,但不过,谁也没想到,这个我们认定的“我”却不是一个“是什么”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这个“我”并不存在。也就是说,我们人、包括所有的生物在内,并不是以某种“我”的方式存在的,个体不但不是生命的存在,个体更不是一个“我”,我们这个“我”的自在性认定本身就是错误的,本来就没有“我”,认为自己是某种“我”的独一无二的存在,是一种妄念。
所以,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再怎么费力气追问“我是什么”都是不会有结果的,都只能得到错误的认识,无论你证悟到什么,都是荒谬的,因为这个“我”就是我们生造的概念和意义。除了指代自身,没有别的意义。
那么,前面我们谈论的“终极之我”又是什么意思呢?我曾一再强调,“我”是不能具象化的一种抽象的逻辑意义上的存在,“我”并不具有我们想象中的意义,只是这种存在的确又以“我”的形式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中,但是这个“我”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它是共同的而并非个体独有的,谁要误认为这个“我”是你封闭的个人意识空间中的私有存在,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我”的实际意义和实际应用就是“我们”,而不是“我”,我们在这里误解至深。也就是说,个人思辨与证悟到的终极境界就是“我们”,“我们”指的就是某物种的根本意识,也就是共体的基础意识及意识的出发点,做个比喻就是,海洋只有一个海洋的概念而不是分开为每滴海水的概念,人类只有“我们”的意识出发点,而没有单独的个人意识出发点,把“我”作为个人分别开来的不同出发点,是一个天大的错误,用这个天大的错误包装一个个人意识的世界,这不就是一个错误的世界和一场错误的人生吗?
“我”并不存在,抽去了各种不同的“我”的存在理由,“自我、我、大我、小我、无我、终极之我……”这些区别只是对于个人主观意识的各种命名,“终极之我”是感知运动的起点和后台,是一切感知存在的对应者,是非感知与感知存在的互动机能,这种机能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述,我们权且就把它命名为“终极之我”。这里,更充分地证明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的“我”,每个人都是“我们”的存在,每个人都应该也只能作为“我们”来存在,这才是存在的真相和真理,那个被我们执意认为的个人的“我”是一种误会,它的真正意义就是“我们”,即便你将“我”私用到极致状态,它也不会跟你一起死去,你死亡了,它还在,它就是“我们”,所有活着的人都在继续使用。(接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