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做笔记,而且还是用各种各样颜色的笔,当时划线、记笔记感觉是非常爽的,因为感觉把那些知识点,画下来,并且记下来,好像就能记住消化了似的。
这种划线式和不思考的记笔记的方式,其实是并没有给大脑带去多少的刺激,所以大脑就根本就记不住你在干嘛,只能说那个时候的我,就假装很努力而已。
人们都不喜欢挑战自己,也不喜欢挫败感,当时就感觉一遍一遍的划线很轻松,但轻松的学习,往往是无效的。
我又《想起了中国机长》这部电影,张涵予饰演的那位机长为什么在情况如此紧急之下,却能在几秒钟做一个那样重大的决定呢?
因为他所学的知识在他的脑子里是一种待命的状态,等到他用的时候,那种下意识的条件反射,就可以让他快速的做出决定。
为什么两种学习方式有如此大的差距,在读了《认知天性》这本书后,我心中的疑虑渐渐被拨开了。
学习本来就是反人性的,因为它要挑战自己的原有认知,去被动的接收新的知识,这一个过程是比较有挑战的,但相反,我们人性最深处,是喜欢做轻松的事的。
但如果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对了方法,哪怕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如果说你当时学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往往是啥都记不住,而且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其实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检索和刻意练习,将知识变成一种下意识的条件反射,那这种下意识的条件反射,就是建立了心智模型。
书中的各位心理学家做了大量实验,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练习检索可以将知识学的更扎实,效果要远好于重复接触最初的资料,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重复多次检索,而且检索之间要有间隔。
那知识就是在这样一遍一遍的检索中,给我们的大脑刺激,最终让我们可以牢牢的记住所学的知识。
那刻意练习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练习呢,刻意练习不是指的是在某一个短期时间段,频繁的集中练习,这样只会导致短期记忆,而刻意练习要做的就是,在我们练习的过程中,制造相应的麻烦,比如说,间隔练习,就是隔一段时间去练习一次;穿插练习,就是两种练习相互穿插着来、多样化练习、练习组合等等。
那刻意练习的目的其实是一次次的刺激大脑,从而形成一个深度记忆。
让所学的知识成为大脑中下意识的产物,不正是我们最想要的吗?那到底我们怎么做才能建立那种心智模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一、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其实心智模型说白了就像是一款应用程序,想用什么了,就直接启动就好,就是非常熟练的应用技能。那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第一步,选择自己想要发展的领域,并制定目标;
第二步,将自己的所学做一个知识编码,并把它背下来;
第三步,要不断的检索自测,时间频率可以是一个星期一次;
二、学习中必须要做哪些努力
在学习的前期,我们当然要努力,但是这种努力不能白费,不能说是浪费了时间、精力,反而没有任何收获,那这将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结果,那就要做一些正确的努力。
①不断的重新巩固我们的记忆
那就能用到我们上面所说的,刻意练习的方法了,不断的刻意练习就可以加深并且巩固我们的记忆;
②举一反三
就是你在这个领域用建立心智模型的这种方式在任何领域都是适用的,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业,什么领域,做到举一反三,也是对知识的再次深化;
③构建概念学习
比如说,我们在记忆动物的样子的时候,会给自己的脑海中扔一个概念,就是这个动物,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样的特点,这就是一种构建概念学习。
④学习迁移
所谓学习迁移,是指在新环境下,运用所学的一种能力。
就比如说,你现在已经建立了在某个领域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那如果说是到了一个新环境,新领域,我们要有知识迁移的能力,因为知识迁移本身就是对于记忆的再次加深。
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①主动学习能制造掌控感
主动学习要好过于被动学习,主动学习,是你在自己强有力的欲望下驱使的,那你对想要学习的知识,掌控感也是在自己的手中的。
②你要善于分析自己的学习模型
你是分析型的学习模型,还是创新型的实践模型,又或者是实践性思维呢?因为有了这个偏重点,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更能发挥你的所长。
③用搭积木的学习方法来构建知识
比如我们在搭乐高积木之前,你要首先知道你搭的是什么东西,你会把所有的零件先认识一点,这个地方用什么零件,那个地方用什么零件,什么方式能快速的搭建起来。
那学习也是一样的,首先你可能接触到的是一本全是概念的教科书,然后要运用其中蕴含的知识构建一套完整的心智模型。
那在搭乐高积木的过程中,这个零件不对,我们就要找对的那个零件,直到把它们一一匹配,搭好乐高,那构建知识也是一样的,可能这个概念或者方法你第一次想的不对,那我们就要重新去找,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方式方法,直到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型。
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可能是充满荆棘的,但是如果说有一个方法,让我们的学习效率更高,至少不是没有效率的学习,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学习这个方法呢?
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吗,那建立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形成下意识的条件反射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
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业,都应该建立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让我们一起打破原有对学习的桎梏,爱上学习,高效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