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阜城教育心理学会~家长智慧课堂[爱心]
(薛原 2019.4.18)
刘杰转发
*孩子总爱和“坏孩子”一起玩,怎么办?
首先父母们可以放心的是,有交朋友的愿望,说明孩子的发展基本健康,这是为未来与人合作、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同时,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喜欢模仿同伴的行为,于是希望他身边都是“好孩子”,带着他守规矩、懂礼貌、好好学习。
而若是孩子身边有“坏孩子”,则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帮他培养的好习惯,在“坏孩子”的影响下功亏一篑。这种为孩子担忧的心情,是很可以理解的。
但事实上你会发现,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无论你如何费尽心思地给孩子挑学校、挑班级,甚至挑朋友,孩子依然会认识各种各样的人,可能是同学,可能是顺路的校友,可能是玩游戏认识的网友,甚至微信摇一摇的陌生人。
且不说“坏孩子”是不是真的坏。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父母能一辈子保护孩子,帮他屏蔽不良影响吗?
先来讲一个故事吧。我们都知道,南极特别冷,然而神奇的是,科考队员并不会感冒,因为那里温度太低,细菌和病毒难以存活。
但是,当科考队员回到日常生活中后,最初的那段时间,他们比普通人更容易生病。因为人在无菌环境中呆久了,免疫力严重下降。
其实对孩子的保护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孩子习惯了生活在纯净的环境中,如果有一天不得不离开父母,他会不会更难适应真实的环境呢?
人最害怕的,常常并不是一件事本身,而是对它的不了解。与其对“坏孩子”避之唯恐不及,不如先来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和“坏孩子”一起玩。
对于年龄更大一些的孩子来说,选择某个朋友,往往是因为内心深处的需求。
当我们询问孩子为什么想和“坏孩子”一起玩时,如果耐心倾听,往往会发现,孩子其实是看到了“坏孩子”的某个闪光点,于是不知不觉中想要靠近,希望自己可以拥有同样的能力。
这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是成长中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
举例来说,一个天性敏感细腻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父母灌输了“懂事才招人喜欢”的思想,为了赢得父母的爱,她会更多地表现出坚强勇敢的一面,哪怕在想哭时,也在心中告诉自己:这样不好,赶紧忍住。当她遇到一个任性爱哭的孩子时,或许会一见如故,因为这个孩子表现出的正是她不敢表达的一面。
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个好姑娘被渣男骗得团团转,吃瓜群众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好姑娘依然无怨无悔。
比如穆念慈,本可以找个好人嫁了,但她还是死心塌地爱上了人品不端的杨康。
或许穆念慈小时候也曾向往过当一个“坏孩子”,但她那人品正直的义父绝不会允许,于是她成长为一个温柔贤惠的好姑娘,而内心“坏孩子”的部分只能在杨康身上寻找。
我们可以一时禁止孩子和“坏孩子”一起玩,却无法阻止他们在可能的时候,用自己的方式追求内心的完整。
与其禁止,不如想一想,孩子被压抑了哪部分天性,才不得不去“坏孩子”身上寻找失落的那部分自己?
爸爸妈妈总是问:想让孩子不和“坏孩子”一起玩,可孩子就是不听,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当孩子内心没有严重的压抑时,“坏孩子”对于他来说,也就失去了致命的吸引力。
只有这时,孩子才能相对理性地听父母分析,朋友的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并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判断力。
有人问我:遇到“坏孩子”总是上课捣乱,你怎么办?
我说:我不觉得有“坏孩子”这个物种,十来岁的孩子,能坏到哪里去呢?他们只是性格不那么循规蹈矩,或者在用这种方式争取注意而已。
是啊,“坏孩子”没有那么可怕。
孩子喜欢和“坏孩子”一起玩,可能因为他们给了他别人不曾给过的支持、鼓励和温暖。
父母口中的“坏孩子”,常常学习不好、习惯糟糕,或是比较叛逆,但他们心中的友谊,和“好孩子”并无区别,他们给孩子的支持,也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孩子交友的问题上,爸爸妈妈们不妨放轻松,看看孩子从这段友谊中得到了什么,或许你就会对孩子能不能和“坏孩子”一起玩,有了新的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