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庭教育亲子教育亲子教育
了解儿童成长心理发展规律

了解儿童成长心理发展规律

作者: 七朋友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14:36 被阅读5次

    了解儿童成长心理发展规律

    学习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

    各位亲爱的家长们,大家好。昨天我们深入的理解了教育,因为我们知道,懂教育才能做好教育。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理解孩子,学习孩子们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们,因为,懂孩子才能教好孩子。

    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是不一样的,而很多家长用着同一套教育逻辑面对自己孩子0-18岁的每个阶段,这当然是行不通的。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聊聊孩子心理发展的大框架,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家长们可以学习、参考、运用,但切忌以点概面、以偏概全,过于理论化和教条主义,生活当中还是需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

    我们把孩子长大成人前大致根据年龄分为五个阶段,0-1.5岁、1.5-3岁、3-6岁、6-12岁、12-18岁。年龄并不是非常准确的划分依据,只是大致的划分标准。

    这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成长需求,满足其阶段对应的成长需求,才能让孩子心理健全、人格完善的长大,也对他整个人生的幸福感有着极大的影响。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个阶段就如同机器一样,是固化、静止状态的,只是我们可以从这些阶段的需求去把握孩子成长过程中影响比较大的一些要素。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孩子们的心理发展规律。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第一个阶段,0-1.5岁,婴儿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需求是,解决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简单来讲,也就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的父母要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上,让孩子充满基本信任感。这个阶段的表现是什么呢?孩子随时会想依靠在妈妈身边,时时刻刻都和妈妈待在一起,因为妈妈是最能给孩子温暖和安全感,饿了妈妈有吃的,冷了妈妈的怀里很温暖,害怕了妈妈会安慰保护我。

    所以安全感建立时期,妈妈对孩子的重要性千万不要低估。在孩子0-1.5岁这个阶段,是安全感建立最重要的时期,也是最需要妈妈陪伴的时期。

    如果妈妈没有陪伴在孩子身边,孩子就会容易出现安全感不足的情况,孩子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的基础就非常薄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容易自卑,因为他们需要从别人的态度和眼光中去寻找自己,而高度依赖他人的评价和肯定就很难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缺乏安全感的人总觉得自己很弱小,希望自己变得强大,却又发自内心不相信自己能够变得强大。而且缺乏安全感的人对世界、对他人的信任感也会很低,从而也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的人情绪也很容易不稳定,会更容易被情绪控制,容易乱发脾气,也容易通过哭来解决问题。

    而安全感建立良好和完善的人,自我价值感会高很多,会发自内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相信自己是能解决问题的,相信自己是可以成长和进步的,这也是真正自信最重要的前提。

    而且安全感建立较好的人,内心是饱满的,对世界充满积极的善意,会更有主见,遇到事情更容易独立思考,并愿意相信自己的思考结果和判断。同样的,安全感建立良好的孩子也更容易相信他人,更愿意包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给予他人更多的善意。而且安全感建立良好的人也能更好的爱别人。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父母小时候在0-1.5岁时基本就没怎么管孩子,所以我朋友安全感建立得非常不好,他很容易误会别人,其他人善意的提醒他,他会理解为你在责怪我做的不好,其他人送他礼物,他会觉得是不是有求于他,其他人开个玩笑,他也会非常容易认为对方在攻击他。

    所以他基本没什么朋友,做事业也很不顺利,工作能力还不错,但却很难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所以他非常非常痛苦,当然,这些不只是因为0-1.5岁的经历,跟其他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但不可否认,安全感没建立好,导致他非常缺乏安全感,是他现在痛苦的根源之一。

    他后期做了很多努力,用了很多时间,吃了很多亏,才调整了一些,现在慢慢的稍微好了一些,不过他就能切身感受到这些由内而外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不信任感,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那0-1.5岁安全感怎么建立呢?有几个要点:

    第一、陪伴。在0-1.5岁这个阶段,妈妈尽量先放下工作,多陪伴和照顾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关注、保护,妈妈的陪伴其他人很难替代,妈妈的陪伴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最主要的要点。

    陪伴时需要注意,不仅人在,心也要在,用心陪伴,虽然妈妈也没办法做到一直高度关注,但至少每天2个小时以上,是用心陪伴孩子的,用心陪伴孩子时,多和孩子保持积极的眼神、表情、动作方面的互动。

    如果妈妈实在实在无法放下工作,也应该寻找一个情绪状态稳定、对待孩子十分耐心、发自内心喜爱孩子的人陪伴孩子。

    第二、情绪稳定。妈妈对孩子的时候情绪状态一定要稳定,尽量保持开心的情绪状态,哪怕有什么不开心,都一定要注意不能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了,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

    这个阶段给孩子营造的世界尽量是温暖、充满善意、充满让人舒适的状态。如果孩子的确有些行为让我们不开心了,我们也应该是平静的对孩子摇摇头,然后用行动制止孩子即可,不要用情绪去恐吓孩子。

    第三、多接触。多对孩子进行温柔的触碰、抚摸、拥抱、亲吻等动作,这些亲昵的动作都是这个阶段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当然,还是需要注意清洁和卫生,特别是携带任何病毒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比如有什么伤口或者生病的情况下就要避免跟孩子过多接触,避免细菌和病毒感染。

    孩子的触感是认识这个世界非常重要的手段,孩子也能通过触感去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大致是怎么样的,所以我们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1.5-3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这个阶段孩子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1.5-3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明确自己和世界是分离的,自己和其他人也是分离的,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孩子会产生探索的需求。

    我们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会保持非常强烈的好奇心,随时都在注意着身边的事物,有一个东西拿在手上会反复的看、咬、抓,不停地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的探索这个世界。

    这个阶段如果发展的好,孩子长大后会更容易拥有真正的自我,不容易发展为依赖于他人而存在的状态,也更容易发展出独立思考的能力,意志力也会更强,意志力会帮助孩子拥有更强的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容易产生心理疾病,也会拥有更多良好的品质,比如坚持、专注、善良等等。

    而这个阶段如果发展得不好,则长大后更容易优柔寡断,更容易和亲人朋友情感比较疏远,对自我的认同程度较低,孩子也更容易显得害羞、对身边事物产生怀疑的状态。

    这个阶段培养的重点是:

    1、不过度压抑,也不过度放任。孩子处于自我意识发展最迅速时期,拥有极强的探索欲,所以也会开始反抗父母的意志,产生自己的意愿。如果父母过于压抑,则容易让孩子屈服于权威的意志,失去自我,无形中成为被控制的状态,并容易自我怀疑。

    但父母过度放任,则又容易导致孩子自我意识过度发展,藐视规则,忽视他人感受和世界规律,容易影响孩子将来融入社会,与他人相处,这个阶段关于度的掌握,非常重要。

    关于度的原则在于:影响和代价不大的事情则尊重孩子,影响和代价较大的事情则坚持自己。比如孩子要玩什么玩具,让他自己决定,孩子要咬玩具,我们可以帮他擦干净,让他咬。但孩子要玩刀,就坚决收起来。

    2、适度放手,保持关注。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满足于一直依偎在父母身边,孩子会四处探索,这里看一看,那里摸一摸,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内心又是渴望父母保护的。

    所以孩子爬出去探索的时候,遇到一些响动,或是感到兴奋,有可能就会回到父母身边寻求保护,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自己、世界、父母三者的关系。

    这个过程中,当孩子想要探索时,如果父母不愿放手,孩子做什么都害怕孩子受伤,那孩子就缺乏探索的意愿。当孩子想要寻求保护和安全时,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关注并给予安慰和保护,则容易让孩子安全感受损,缺乏对探索的把控性。

    所以最佳的状态是,一方面适度放手,允许孩子在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大胆的探索,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持关注,以便于在孩子需要时我们能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3、培养基本技能。这个阶段孩子自我意识正在迅速发展,不可避免会出现孩子和父母界限越来越明确,孩子需要独自面临很多问题,而这个阶段中孩子是非常需要一些生活中常见且必要的基本技能的,不然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会遭遇许多超出他们承受能力的情况。

    比如让孩子感受热水会烫到手,所以不能碰饮水机的热水部分;再比如刀容易伤害我们不能随便玩;再比如拿东西时,怎么拿不容易掉;再比如推东西时把前面的障碍物移开能推得更省力等等。

    这些技能教给孩子,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后,当孩子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时,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孩子能获得更好的内心体验,这也会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储备成功经验,形成积极力量。

    那我们再看看3-6岁。

    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这个阶段也是孩子们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孩子绝大多数的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迅速发展,成型为孩子在生活中实际使用和体现出来的心理品质,这个阶段孩子最为关键的心理发展任务是探究。

    1.5-3岁是探索期,探索是为了认识事物的表象而进行的行为,而3-6岁的探究期则是为了深入的认识事物而进行的行为,这个时候就不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了,而是会在了解事物表象之后,继续深入到事物的内在规律,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有目的的探索,也就是探究,探寻到事物究竟是什么。

    孩子探究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列内在能力,都会逐渐在这个阶段得到迅速的发展,比如孩子的学习力、想象力、创造力、责任感、勇气、挫折抵抗、问题解决、情绪管理等等等等。

    这些能力对孩子将来长大成人,参与工作,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这些能力也是教育的核心任务,所以这个阶段的父母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个阶段对孩子的教育,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能把握好这个阶段,将来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人。

    其次,这个阶段还有一个显著的心理发展需求,人际交往。3-6岁是孩子进入幼儿园学习的阶段,绝大多数孩子在3岁左右就会进入幼儿园了,在幼儿园里,不论孩子是否愿意,他都需要主动或被动的与他人接触和交往,所以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帮助孩子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

    比如如何认识新朋友、如何和他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绍、提出交友的愿望等等,还有比如认识了朋友之后如何愉快的和这些小朋友相处,赞美他人、帮助他人、主动分享等等。

    那这个阶段培养的要点是什么呢?这个阶段培养的难度就比之前高很多了,之前难度更多会体现在生理方面,比如孩子生病、营养、睡眠、受伤等等,而这个阶段的难度更多体现在心理和教育层面,这里涉及到的教育点就太多了,我们没办法全部讲解,今天我们挑选几个比较重要的点分享给大家。

    1、界限和规则。给自己和孩子设定相对明确的界限,界限内的尽量放手,界限外务必坚定。有界限也就必然会有规则,所以这个阶段也是规则发展的主要时期。

    家长一定要明确规则,明确界限,什么事父母该管,什么事父母不该管,一定要明确,该管就坚定的管,比如晚上几点睡、习惯培养方面,这些要管我们就坚定的管,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说到做到的,孩子必须听且必须做到。

    而不该管的,在代价可控的情况下,就应该放下自己的小心肝,大胆让孩子自己去做,比如今天穿哪件衣服,穿哪双鞋,是去公园玩还是去动物园等等,这些父母不该管的事情,尽量放手,让孩子大胆去尝试,失败受挫也没关系,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教育过程中一定一定要避免过度保护,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剥夺孩子独立的权利,不要给孩子太多特殊待遇,不要凡事以孩子为中心等等。

    2、温和而坚定。温和对人,坚定对事,不管孩子怎么样,我们对待孩子时,情绪是温和的,哪怕有时候需要提高音量,我们内心都应该是平和的,而对待那些需要坚定的事情,则我们的态度应该是非常坚持和坚定的。

    具体点说,在哪些地方应该如何温和而坚定呢?比如孩子哭闹着不想上学,我们温和的告诉孩子需要上学,然后坚定的要求孩子,如果孩子不干,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时间,比如5分钟,温和告诉孩子,5分钟后,我希望你能好好上学,如果做不到,妈妈会抱着你进学校哦。然后5分钟后,坚定的抱着孩子进学校就可以了。

    不要怕孩子的哭闹,在孩子哭的时候,我们接纳孩子的情绪,在一旁陪伴着孩子就行,该要坚持的事情,依然坚持做。

    3、关注真实需求,塑造成功经验。很多情况下,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并不是孩子的真实需求。我们需要挖掘真实需求,针对性的给予帮助,塑造成功经验,贴上正面标签。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举个例子,就说上面提到的情况,孩子哭闹着不愿意去幼儿园,这件事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意识到,孩子真实的需求,往往不是不想去幼儿园,而是有可能幼儿园里有个孩子经常欺负他,或者他不喜欢老师,或者他害怕离开爸爸妈妈,或者是他融入不了幼儿园的群体等等,可能的真实需求非常多,这需要家长结合孩子的情况自己思考和判断。

    比如孩子的真实需求是幼儿园里有人经常欺负他,那我们除了温和而坚定的要求孩子去幼儿园以外,还需要针对性的给孩子提供帮助,让孩子能成功解决他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我们孩子和对方孩子相处的情况,帮助孩子分析被欺负的原因,如果是我们做的不好,我们应该如何调整,然后还可以教孩子人际交往的方法,比如怎么礼貌的和他人一起玩,什么时候应该帮助他人等等。

    如果是对方孩子喜欢欺负人,那我们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应对被欺负,比如远离对方、大声告知、沟通协商、寻求帮助等等,再啰嗦一句,不是仅仅说给孩子听就完了,我们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学会,可以在家演练对应的场景,将具体的方法融入在场景中帮助孩子一次次学习和练习,当孩子学会后,鼓励孩子使用,并跟进孩子使用的情况。

    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则和孩子探讨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重点强调,我们积极想办法,努力练习、大胆尝试,最后成功解决了问题,如果我们真的不去幼儿园,以后还是会遇到这些问题,并且失去了很多好朋友,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下次还会害怕和其他小朋友相处,而我们积极想办法之后,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通过这样的回顾探讨,帮助孩子塑造成功经验,多次类似体验以后,孩子就能将这些过程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最后还可以给孩子贴上标签:嗯,你是一个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孩子,我为你感到开心。

    接下来,我们看看6-12岁:

    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3-6岁时孩子能力高速发展的阶段,6-12岁时孩子能力凝固成型的阶段,所以3-6岁如果的确错过了,这个阶段也一定要把握好,这是孩子调整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发展得相对比较完善了,很多能力近乎大人的水平了。

    这个阶段心理成长的关键任务是能力,通过竞争形成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易进入竞争状态,也对竞争特别感兴趣,一个普普通通的行为,引入竞争概念,大家马上进展的热火朝天,这个阶段孩子通过竞争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同时也通过竞争去优化和调整自己。

    这个阶段发展如何影响这孩子许多优秀内心品质,比如坚毅、自控力、同理心、进取心、自尊心,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多方面能力,比如表达能力、面对压力和失败的能力、面对挑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如果发展不太好,孩子非常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状态,不愿意尝试、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不愿意对外表达等等。

    这个阶段培养的要点:

    1、平等尊重。孩子许多能力已经近乎成人了,所以这个阶段我们越是想要控制孩子,孩子越是容易叛逆,在6-8岁,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一些相对强制的方式进行教育,9-12岁几乎已经无法通过强制进行教育了,这时不管我们是否愿意,都必须要进入到平等和尊重的状态当中,给予孩子一定的权限和空间。

    平等和尊重,不代表放任不管,如果家长认为不强制孩子,就是不管孩子、不教育孩子,那家长的教育观念一定需要进行修正和调节,除了强制以外,还有许多方式,比如谈心、比如协商沟通、比如真实体验、比如情感互动等等,我们希望如何影响一个成人,就可以如何影响一个孩子。但不管如何,我们内心和孩子是处于平等状态,内心对孩子是保持尊重的。

    2、刻意练习。这个阶段孩子很多习惯已经养成了,我们的教育很难再通过说几个道理和提醒孩子一两次来达到,这个阶段往往需要我们和孩子意识层面达成一致后,通过帮助孩子刻意练习,训练孩子的能力。刻意练习是这个阶段教育的核心方式。

    3、用心对待。很多家长都感觉自己对孩子是非常用心的,但实际上我们对孩子的用心程度还非常不足。我们跟孩子说话时,往往都是站在我们的立场上,要么带着强制、要么带着讽刺、要么带着忽视,孩子跟我们说话时,我们也经常心不在焉,用心对待的核心在于,我们是用心去理解孩子,用心去倾听孩子,用心去对待孩子。

    最后,我们再来简要谈谈12-18岁,这个年龄段也是几句话难以说清楚的,所以我们浅浅谈一下就好。

    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青春期,很多家长都知道了青春期教育的痛苦,甚至是谈青春期色变,但实际上青春期也并没有那么恐怖,所谓的青春叛逆期,不过是大家为了掩盖教育的不足而杜撰出来的概念。

    青春期是青春期,叛逆期是叛逆期,两个时期并不一定等同,有些孩子3岁会叛逆,有些孩子7岁会叛逆,有些孩子13岁会叛逆,这个不取决于孩子的年龄,而取决于孩子自我意识和外界控制的博弈。

    之所以青春期为显得更容易叛逆,是因为绝大多数家长骨子里还带有控制孩子的思想,而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不接受被控制了。

    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心理特征是自我意识完全独立,形成了真正的我。这个阶段会发展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人生方向、内在动力、社会性、自我定位、世界观和价值观等。

    这个阶段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爱情,也就是对异性的情愫。爱情也是一个人不可打压、不可磨灭的一种情感,可疏而不可堵,许多父母担心孩子早恋,便利用自己的权威性,强行打压孩子对异性的情愫。

    却不知道,这只是在自己为数不多的权威账户里透支了一大笔而已。一不注意,账户就爆了,我们在孩子心中不仅没有了权威,甚至还变成了唠叨、固执、不可理喻的人。

    这个阶段培养的重点是:完全当大人对待。该给尊重给尊重、该给责任给责任、该给指导给指导、该给情感给情感、该给帮助给帮助,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该示弱还得要示弱。

    一定要避免管教,避免控制,避免好为人师,避免一切正常成年人不会喜欢的相处方式。这个阶段培养的核心就是:责任、权限、利益统一,完全放手,充分却又不唠叨的沟通谈心,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青春期最关键的教育点是亲子关系的处理,亲密而又不越界的亲子关系。

    这个阶段大多数家长最主要的问题,也就是发自内心没有意识到,也不愿意接受孩子已经长大了,我们该让他做完全独立前的最后适应了。哪怕孩子现在还不够成熟,这也只能怪自己12岁前那么多个阶段没教好,别指望这个时候再来通过强行控制弥补之前的教育。

    但也不用悲观,青春期有青春期的密码,并不是说12岁前没教好,这个时候就完全没救了,还是有着针对青春期有效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只是这些需要我们父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谁让我们之前偷懒了呢。由于时间的原因,这里我们也就不过多分享了。

    家庭作业:结合孩子的心理特性,思考一下,应该如何优化自己现在的教育?

    好了,这节课到这就结束了,下节课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家庭教育常见的误区及其危害,下一课,一定要认真听,不懂教育,就是在将孩子推向悬崖,我们下节课一起探讨,哪些教育方式对孩子有着巨大的伤害。我们下节课再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解儿童成长心理发展规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ew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