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章节,留了个尾巴,今天继续。
大唐艺术方面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自然是中华文化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唐诗。何止中国,她已然成为人类古典诗歌领域不可逾越的巍峨巅峰,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可与之比肩的对象。
第四是开放包容的心态。
长安街头,汇聚了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其中留学生就达三万多人。他们照样能参加科考,金榜题名后同样能在中国担任官职。长安从不担心外来文化的渗透侵袭。
大唐清楚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人间胜景。长安向世界敞开了心胸,张开了双臂,异国他帮自然将眼光聚焦到了长安,将这里当作了展示自己文明的舞台。大唐就是这样自信,决不担心外来文明会把自己淹没。
这就如一些自身不够强大气量狭小的人,表面上疾言厉色颐气指使,实质内心空虚弱小外强中干而已。真正的强者,自信但不自负,包容却不软弱,永远宽以待人,那份优雅大气的风度,恰似和风细雨,温暖感染着他人。
大唐就是这样的强者,大唐就具有这样的心性。她就如一个美丽芬芳的百花园、芳草地,热情地欢迎从四面八方飞来的鸟雀和蝴蝶,万一有几朵野花、几株异草在随风摇曳,她也总是抱着欣赏的态度,丝毫不会慌乱、防范和警惕。
这就是大唐的心态。
说起来,大唐的军力和疆域并不太强太大,无论之前的汉朝还是后面的元、明、清,都排在她前列。为什么历代国人都深深喜欢这个朝代呢?
答案是:幸福感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而幸福感的日益提高和稳定,无疑能孕育和滋养出一颗颗诗意的心灵。
我们今天孜孜追求的“诗和远方”,大都只是梦呓般的窃窃私语和一时的自我意淫,而一千多年前,不仅是呼声,只要你足够自信,哪怕山高路长、颠簸崎岖,距离不是问题,理想总能变作现实。
这便是唐人的底气。底气来自于何处?因为,他们背后站着一个强大自信、开放包容、富足大气、高贵而富有诗意的巨人。
有了这样的靠山,他们不必顾后,他们只须向前,向上,向远处积极拓展。因为,他们赶上了一个生气勃勃日新月异的好时代,搭上了一条方向明确行驶稳健的大船。
他们,有些面目依稀,有些清晰可辨,正从船上一个个向我们招手致意。遥远的招呼和问候声中,突然一曲高歌响起,歌词唱道: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歌者名叫王湾,洛阳人,生卒不详,可谓名不见经传,但我记得颔联两句歌词,我还记得宰相张说尤其青睐颈联两句,他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亲手书写于政事堂,可见推崇之重。
张说是一代文宗,尤善品评天下诗赋文章。能得到他的嘉许并推荐为文之范式,除了遣字造句的精准,关键是《次北固山下》整首诗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在体现作者阔大胸襟高远抱负的同时,热情讴歌了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预示着大唐这条巨轮,在唐明皇的引领下,正朝着预设的方向,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是啊,海日东升,将驱尽黑暗;春意萌动,将赶走严寒。大自然的春天已然来临,唐人心中的春色早已酝酿勾划,只待秀口一吐,锦笔一挥,长安的云雨风雪,山川大地的雄奇瑰丽,大唐的盛世气象,便将成画成诗。
王湾,你很幸运,我让你第一个亮相,只因你的两联诗句,非常完美地为时代的新风、盛唐的气象作了注脚和代言。
下面,让我们走进盛唐,登上那条大船,与那些伟大的诗人一一相见,倾听他们心灵的歌吟,切实感悟唐诗的大美以及它无与伦比的意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