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虫虫鸟
接前篇:本篇我继续把自己辅导孩子写作文的经验方法做一个总结和分享。
孩子写作文,最难的是一开始的“启动”,最重要的是过程中的“鼓励和引导”,最不能少的是完成后的正向反馈。简而言之就是:难在“启动”,重在“引导”,“反馈”不能少。
今天,我主要总结的是过程中的“引导”和完成作文后的“反馈”。
如何在过程中有效地鼓励引导?
1、摆正自己的位置,是“辅导”而不是“主体”
要说写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估计我们所有家长都认同,但往往我们在辅导写作业的时候就会因为一时着急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告诉了孩子,尤其是写作文的时候。孩子说不知道写啥。家长说,你们老师不是说了吗,写啥啥啥。孩子一听不乐意了,说不想写这个。结果家长就着急了。
请注意哈,作为家长,我们永远都是“辅导”的角色,写作业写作文这件事,孩子才是“主体”,他们有选择写什么的权利,他们有决定自己想怎么写的权利,如果破坏掉孩子“主体”的意识,他一定会慢慢地丧失掉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久而久之,他也就放弃了思考的努力,反正我说什么妈妈都觉得不好,还不如就等妈妈定好了直接告诉我。
所以,当和孩子探讨作文写什么,应该怎么写,从哪些方面去入手的时候,如果孩子的想法和家长发生偏离,那不妨问一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用尊重商量的方式,唤醒他的“主体”意识,让他带着你走,而不是用不可置疑的方式,一直带着他走。
2、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让孩子被“写作文”伤得太深
很多孩子不肯写作文,一写作文就各种拧巴。分析其原因:要么是畏难情绪太重,要么是真的能力不够,方法技巧积累思路都没有,还有就是,曾经被写作文“伤”过。(这三点其实相互间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那些不那么美好的体验,定会成为一个人前进的阻碍,让他内心产生畏惧、害怕、不屑等情绪,造成极大的内在消耗。每每想要启动写作文,总需要耗费巨大的勇气、力量,去克服这些心理障碍。
孩子被作文所“伤”主要来源两个:得不到正反馈+持续不断的打击。
所以,辅导写作文的过程中,尽可能要做到:
(1)不要着急纠正问题,让孩子看到问题最重要
孩子写作文过程中语句不通,用词错误,语义混乱?没关系,写完了和孩子一起再读一读,启发孩子自己去看去感受,有没有问题。我们最基本的任务是先把作文“写出来”,先把孩子的兴致和灵感调动起来,然后才是如何去完善。退一万步来想:孩子写错一句话,和写不出一篇作文,哪一个问题更让人头疼?
(2)不要着急有情绪,你急孩子会更急更挫败
一般情况,小学生开始写作文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虎头蛇尾、啰嗦语病、干巴直白、逻辑不通……而且有时候家长帮他纠正多遍他可能依然不能理解。这时候,请不要着急有情绪。家长的负面情绪,反射到孩子那里就会变成极强的挫败感和对抗,就极有可能变成“我怎么这么笨”“我怎么又惹妈妈生气了”“我作文就是不会写”……
一旦孩子的大脑开始进入对抗应激模式,我们还怎么期望孩子灵感迸发写出一篇好作文呢?
3、适当给与支持和引导,而不是只顾让娃自己想
辅导写作文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只负责监督,却忘记了自己“支持引导”的职责。当孩子大脑一片空白说“我不知道怎么写”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求助,他可能真的不知道如何动笔。如果这时候父母不耐烦地丢一句“你自己好好想想”,这孩子左思右想还是不会,他要么就会放弃呆坐着不动,要么就会着急有情绪。
其实大多数时候孩子并不是“脑瓜子不开窍”,只是缺乏一个触发点而已,而这个触发点需要父母的引导。比如命题作文《春天》,怎么写呢?本来“春天”这个词就比较抽象,孩子平时能够联想到的,可能就是他们课文中经常背的一些词句。如果此时点拨一下孩子“你想一下,我们家所在的小区春天周围的景色会有哪些变化呢?一到春天,乡下的田野里会有哪些变化呢?人们会干一些什么事情呢?”如果再细一点“如果是在农田,农民一般会在春天干些啥?” 引导到这里,孩子一定会恍然大悟,他一定会觉得“就这些啊,原来我会写的啊。”
4、过程中的夸赞和总结不能少
如果想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写作文过程中体验到愉悦感,积累并获得更多的写作经验和方法技巧,过程中的夸赞和总结一定要。比如有一次我娃想出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句,我就不动声色地表扬了她一下“嗯,这个句子写的太好了,把***的什么特色写得非常生动,而且还带有自己的联想。我猜想你写这个句子的时候,脑瓜子里一定是有两幅画面的,一幅是***,另外一幅是***”。
如此一来,我娃又把自己刚刚说的那个句子重新回味了一遍,到了下一个句子,她就主动跟我讲“妈妈,这个地方我想这么写,我脑海中的画面是*****,我觉得这样写一定很形象。”看看,都不用刻意教她方法技巧,她自己都开始有意识地总结应用了。
为什么完成一篇作文后,“反馈”不能少?
做一件事的兴趣和爱好都是因为做这件事带来了快乐,规律使然,谷爱凌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天才少女,无数次的刻意练习当然是必备的,也是艰苦的,但能让一个人熬过艰苦,获得非常成就,一定是她对这件事的爱好,一定是这件事带给她的快乐。 主动快乐动力的能量,远大过功利性被动备战的动力能量。
所以,与其不断地和孩子灌输各种写作方法技能,要求背诵默写各种名家名句,都不如让他在写作文这件事上获得快乐的体验。每当他写完一篇作文,找出他写这篇作文的各个进步点,各个闪光点,非常具体地告诉他:你看,今天你这几个句子写的非常好(怎么好),你今天这篇作文思路特别顺畅(怎么顺,和之前比),你今天这篇作文重点抓的特别好(哪些重点),你今天这篇作文有几个非常精彩的词语,连妈妈都没怎么想到……
总的来说,我们的反馈可以从如下三方面来说:
1、反馈孩子内容写得好的地方,因为孩子需要成就感来激发他下一次写作文的兴趣和动力
2、反馈孩子孩子写作文过程中表现好的地方,因为孩子需要正向的暗示,带给他更多愉快的写作体验
3、反馈孩子强化的或者新用上的方法技巧,因为孩子需要一些总结,让他在下一次写作文的时候派上用场
最后,我想做几点简单的说明:
(1)小学生写作文,日积月累很重要。词汇、素材、句式、语感等等,这些都是日常功夫。
(2)小学生写作文,刻意训练很重要。训练什么?孩子的观察力、总结概述能力、还有语言组织能力。之前我总结过一篇《小学生写作文必备的3种思维能力》,其实是不同维度讲述同一件事情。孩子写作文其实就是一项思维+知识+语言的输出,要想输出的内容高质量,就必须有高质量的输入和高质量的转化。
(3)小学生写作文,限于专业知识和时间的限制,我个人觉得父母的辅导重点在于鼓励和引导,而不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孩子学龄越大,父母关于写作文方法技巧方面的指导效果越弱。
以上三点,前面两点是“写作文”之外的功夫,最后一点想要说明的是:父母尽可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过多地“越位”。
写在最后
我娃今年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今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一些厌学的倾向,不肯写作业,容易情绪化,是“拖欠作业大户”。今年最严重的状况是: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回家不敢说,情绪低落,觉得班上同学都不喜欢自己,觉得没人愿意和自己交朋友。我大为震惊。
因为以上种种,我开始摒弃我的“放养式”育儿方式,出于一个老母亲的母爱本能,我开始给与我娃尽可能多的关注和爱,从一开始关注她的学习,她的社交,再慢慢的,深入到她的兴趣、性格、心理、爱好。在这个过程中,我系统地学习了发展心理学,家庭教育,践行各种育儿方法,探索各种育儿经验。
几个月下来,我娃的变化是巨大的,我颇感欣慰。与此同时,我开始记录自己的育儿过程,把一些育儿方法整理成育儿笔记。
这个过程,也让我深切感受到一个孩子成长的不易,以及为人父母的不易。育儿既育己,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一场不易的自我修炼。希望我的育儿笔记,也能帮助到此刻看到这些的你!
往期育儿笔记:
— THE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