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用人制度

作者: 山麓雄风 | 来源:发表于2019-02-12 19:57 被阅读17次

清朝的用人制度有两种:一是科举制度,二是捐纳制度。

科举制度就是通过考试录用人才,在考上举人、进士和状元中录用。

这个制度规定科举录用的人才每年只占40%,60%是从捐纳制度录用的。

捐纳制度,所谓捐纳,就是个人出钱买官,政府卖官,政府所收取的纳金由护部或叫捐纳部管理。

这种捐纳制度实行明码标价,公开买官卖官,但有规定只准许买到四品官的位置。

如果一个知县或主事属于六品官,就得花4600两银子。

买一个同知五品官就得花6800两,郎中五品官9600两,知府四品官13300两,道元四品官16400两。

买的价钱越高的官职,权利就越大。

一些有钱人的家庭,他们的孩子由于考不上举人,没法在科举方面发展,家长们为其孩子着想,只好出钱给孩子买个官职当当。

政府规定不能第一次就买个四品官,要从七品官买起,工作一两年后才可以买六品官,依次类推。

只要是买官的人,上任后就贪钱财。

如一个七品芝麻官,花2400两银子买来,当官后很快就捞回本钱。

不满足又再贪,总是认为贪的不够多,由贪小的发展到贪大的。

进而买个知县,贪了一把再买郎中,最后买到知府,于是就有贪之不尽取之不竭的钱财。

由于捐纳成为制度,买官卖官就成为当时社会上的一种风气,免不了出现官多位少的现象。

有的人买了官等到老死还找不到官的缺位。

那些买官者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数没有领导能力,不能胜任其官职。

他们一切为自己着想,有钱就办事,没有利益就拖拉,甚至不办理,哪管你老百姓的生与死?于是,在全国各地出现无数的冤假错案,老百姓怨声载道。

一个稍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捐纳制度会造成官员腐败,贪污成风,世风日下。

不少有识之士感怒不感言,万马齐喑。

谁感提及捐纳制度不好的事就不得了了。

如乾隆年间一个叫贺世盛的人,敢于冒着生命危险上书批评和揭露捐纳制度的不良现象,结果招来杀身之祸。

乾隆皇下令将其处斩,并祸及其全家16岁以上的人同时遭戳杀。

鉴于此,以后敢于上书批评捐纳制度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从清初到清末,买官卖官风气旺盛,贪污受贿就非常猖獗,冤假错案就越来越多,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坏。

结果,造成财政上饮鸠止渴;文化上斯文扫地;吏治上贪污腐化;政治上丧失民心。

这样就加快清王朝走向末落的步伐。

可以这么说,捐纳制度是清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相关文章

  • 清朝用人制度

    清朝的用人制度有两种:一是科举制度,二是捐纳制度。 科举制度就是通过考试录用人才,在考上举人、进士和状元中录用。 ...

  • 76、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指用人单位依法制订的,关于用人单位劳动组织和劳动管理的规则。 用人单位应当依...

  • 你知道清朝的一品大员相当于今天的什么级别吗?

    清朝的制度延续了前朝的制度,对前朝的制度进行了一些改善。清朝的制度则是分为九品十八级,九品也就是一品、二品至九品。...

  • 清朝初期为何要设立母子分离制度?原来是这四点原因!

    清朝初期曾设立一项制度,以此来防止王朝突生异变,然而这项制度在现代看来十分不合理。因为这项制度的设立,导致清朝后宫...

  • 为何从明君到昏君?

    秦始皇统治前期,理清朝廷内乱,灭六国,统一天下,创立了很多有用的制度。不仅如此,他还非常会用人才,如李斯等...

  • 美军的用人制度

    部分转载2008年前后,国防大学曾做过一个调查,了解部队主官主要精力分布。结果显示,消耗精力最多的是“协调”—协调...

  • 搞笑的用人制度

    部门新引进了一名职工,最最最搞笑的是和另外一部门的领导亲姐妹。开大会时,某领导开玩笑:“以后姐妹俩开会面对面坐。”...

  • 末代皇帝溥仪跟雍正的关系

    清朝的皇帝继承制度,从雍正开始,实行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皇帝他老妈必须是皇后。 清朝著名的秘密立储制度,...

  • 人情代替制度的企业别谈执行力

    用人情代替制度,用人治的方式代替法治,是企业发展最大的敌人,也别谈什么执行力。如果一个组织没有严格的制度、铁的纪律...

  • 因调岗发生的劳动争议中,调岗正当性的认定

    首先,用人单位应就调动岗位权利设置完备的规章制度. 其次,用人单位依据企业规章制度、劳动合同约定或工作需要调整劳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朝用人制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xl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