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摘要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
圣人所做的,无非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但是因为他理解宇宙万事万物的流程,因此他所做的具有一种新的意义。
但是这时的儒学已经丧失了过去在孟子、荀子、董仲舒时代所拥有的活力,虽然经书文献都照旧存在,注释之类比过去更多,但它们既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
佛教的最终目的是引人成佛,这是当时人们最关切的一个问题。更新的儒学也有一个最终目的,便是引人成圣。成佛和成圣的区别在于:佛所提倡的修行是在社会之外,而修养成圣则需要在人海之中。
照新的儒家的说法,如果人没有私欲,他的内心便如同一面明镜,能够时刻反照镜前的事物。这时,镜子的明亮就如同人内心的清明,时刻准备反照心里洞察的眼前局面。当人心里没有自私的欲望时,它对外界刺激的自然反应是直截了当的,就是所谓“动直”。人在“动直”时,内心是正而又直的,由于大公无私,因此,不会畸轻畸重,厚此薄彼。这便是人天生的“公”性,就是所谓“溥
这便是周敦颐提出的成圣之方,它接近禅僧所倡导的“率性而活,率性而行
圣人所做的,无非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但是因为他理解宇宙万事万物的流程,因此他所做的具有一种新的意义。
2.自我感悟:无欲无求,内心“动直“”的人,对老A说过的不要思考,用心体验,用心用直觉做……有了感受,过去完全不明白绞尽脑汁,原来,就是让我们看到内心的自己,第一直觉就是最真的自己——
只不过被长大进入社会磨灭的已经不知道如何使用这原本我们都具有的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