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我看着2岁4个多月的儿子跳来跳去,叽叽咕咕地来回折腾,再也静不下心来看会书了。只好陪他看会儿《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两集没演完,他又嚷着出去玩。母亲就把他的小孙孙扛在肩上,下楼了。
忽然想起来一档综艺节目《一本好书》,跳到了《查令十字街84号》这集。通过节目的引导,我再次从书架上取下这本书。我手上拿的版本是译林出版社2016年4月一版,2016年8月第7次印刷。由于是出版专业出身,我对图书的版权页是比较敏感的,这是一本叫好又叫座的书。虽然出版社出于不为人知的目的故意没写印数,但是这本书4个月印刷7次,对于这种题材,也是比较罕见的。
我对外国书还是有隔阂的,如果没弄清那一长串的人名,以及他们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时,我是很难读进去的,这本书也不例外。在一次偶然交谈中,我从单位一个前辈嘴中得知她看了这本书,并没有情感触动。这更加坚定了我抛弃这本书的决心。
今天我通过这档综艺节目重新认识了这本书,我看到了海莲和弗兰克的精神交流,对好书的激动和烂书的鞭挞,以及书信之外,他们彼此牵挂的情愫。弗兰克对海莲虽没有排山倒海般的激情,更没有被世人称之为的爱情,但是平素的关心,让人感动。
弗兰克虽然是个书商,但是他和海莲的交流更想是君子之交,平淡如水,虽然涉及图书费用,但那是例行公事,并不会出现尔虞我诈、讨价还加的生意。海莲虽不富有,但是她会寄东西给生活更加困难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店员们,可贵的是她并没有想着礼尚往来,或者是书店以书作为等价品来回报。我想这也是他们能够通信长达20年的原因。他们还是通过共同的爱好——书,来维系彼此的联系以及情感的交流。
节目中有一段说到,塞西莉写信给海莲说到弗兰克的情况,特意详细交代了他的家庭。这是怕弗兰克和海莲之间会因为精神交流而影响到弗兰克的婚姻。我讨厌这样的说法,阴谋论者总是以己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相信塞西莉不是这样的人,书中每一个人都是非常真诚地通信。他们之间的情感不会掺和任何其他杂质。因为书而建立的感情,我觉得更多的是纯洁的不容置疑的感情。
至于书中的不解,当提到那个为海莲的一本好书找了好几年的马丁去世的时,海莲回信没找到任何伤感信息的时候。甚至弗兰克最后去世之后的一两周书店秘书回信给海莲,并没有感觉对海莲生活造成多大冲击。百思不得其解,我只能说也许这只是选编的书信,自己想看到的情节并没有收录。亦或是书信表达方式的局限性,他没法像第三人称叙述那样有一个上帝视角,告诉我自己内心的困惑。
书的结尾海莲没有去伦敦,这是个遗憾,又不是个遗憾,查令十字街84号早已物是人非,她何必让自己的内心的殿堂坍塌。
漂洋过海的书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