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后犯案,男教师女生寝室猥亵11岁女学生,二审改判五年有期徒刑
2017年11月,某县一小学教师汪某,喝酒后途经女生寝室,发现11岁女学生小A没盖好被子,在帮小A盖被子的同时,对小A实施了猥亵,之后威胁小A不可将事情告诉别人。
2018年3月,县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当日立案,对汪某进行了刑事拘留。4月,县检察院对汪某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2018年7月,县法院一审认为,汪某具有坦白等从轻处罚情节,综合考虑量刑情节后,以猥亵儿童罪判处汪某有期徒刑三年。
县检察院对这一判决结果并不认可,提出抗诉,市检察院支持抗诉,认定被告人猥亵十二周岁以下儿童,对被侵害未成年人负有特殊职责等从重量刑情节。
12月,中级法院作出二审判决,认定检察机关抗诉理由成立,改判被告人汪某有期徒刑五年。
2、儿童性侵害问题不必刻意关联老师,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成年人
老师现在都怎么了?!这样的愤慨与焦虑,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图片来自互联网曾经在潜意识当中最容易被信赖的职业,现在却总让为人父母的我们心存顾虑。
幼儿园老师暴力对待低龄儿童;老师猥亵甚至强奸未成年人。诸如此类的新闻报道,拨弄着人们敏感的神经,所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有了视频监控,越来越多的老师在承受着来自家长与社会的压力。
即便是小事,也会被放大提升到另一个层面,对于未成年人,教师这个职业,不仅包含着教人育人的工作,更包含着对于未成年人平安成长的责任。
所以平安度过成长期的所有人,都该感谢每一位老师,他们不仅给了人一个如何学习,如何做人的“底”,同时也让很多人避免了在未成年阶段,就经受那些生命里不该与不可承受之重的经历。
至于个案,我想说不必刻意把它们关联到老师这个职业,更应该把这种潜藏危险关联到成年人这个更大的群体。
引用央视12《社会与法》发布的一条信息,让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以上图片引用自《社会与法》相关宣传与报道所以可能真正的潜在风险人群是我们身边的人,而绝不只是老师。
原本认为此类事件只是女生家长要操心的事,那么男生家长会不会突然莫名心头一紧。
70%以上的熟人作案,那么剩下的30%,可能是任何陌生的成年人,甚至也可能是未成年人。
所以放大老师这个职业对于未成年人的风险,其实除了博眼球以外全无意义,只是他们是一定会出现在未成年人世界中的成年人而已。
3、说不出口的性教育,80、90年代的人,都是“捡”来的
这似乎是一个这代人都懂的“梗”。
图片来自互联网我记得小时候还跟同学聊过这个,我很严肃认真地跟她说:“我妈跟我说,其实我是在公园后山那个亭子里捡来的。”
然后,我的女同学一脸震惊地问我:“你也是在那被捡回家的?”
我问:“难道你也是?”
她说:“不光是我,咱们班至少有三、四个人都是从那儿捡回家的!”
当然你可能还听过其它版本,诸如垃圾桶边上捡的,充话费送的。
图片来自互联网似乎父母都很自然地忽略了一个关于性教育最好的机会,就是孩子第一次问你,“爸妈,我是怎么来的,怎么就有我了”。
家长被问到这个问题时,都是顿时就懵了,然后各种回答一定要远离或逃避性教育这个话题。
似乎家长会刻意躲避与孩子谈性教育这件事,而我们读书时,负责相关课程教育的是体育老师,这个并不是玩笑,是真实的事实!而体育课关于性教育的课程,是在初中阶段,但是所有课程几乎都被其他老师要走了课时。所以还有一个“梗”是这样来的,80后很多性教育的启蒙老师都是“日本动作老师”。
突然想起来一个非常可笑又可悲的故事,发生在很多年前网络还没有这么发达的年代,一对夫妻结婚两年却没有小孩,去医院检查时,发觉妻子竟仍是处女,他们以为夫妻在一起睡觉,就会自然有小孩,很多人看到这里一定觉得是假的,但是当年我看到的这个故事,是在国内发行量非常大的一本期刊上。
我们对性教育所做的事,在过去很多年真的太少了,少到我们因为完全不了解而觉得神秘;少到因为神秘到少有谈论,而觉得谈性可耻;少到产生了要让孩子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才觉得得体;最终莫名的保守代代相传,以至于当孩子身处危险时,竟全不自知!
4、扯去“性”的神秘面纱,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要让他至少知道什么是危险
泳衣覆盖的部分,是隐私部分,如果有人想窥探你的这些部位,一定不能允许!
如果有人要逼你脱掉衣服,或者强迫你露出隐私部位,一定要喊,向身边的人求救,所有人听到都会管。
发生任何类似的事情,你觉得不舒服,或者不喜欢的事情,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一定会保护你!
图片来自互联网诸如此类的引导,对于孩子必不可少,首先要明确什么事情是不可以的;哪些事情是要对自己有保护意识的;真正遇到危险时可以怎么做。
这些最为基本的常识性概念,必须树立在孩子的心里。
看似普通的概念灌输,也会起到效果,去年一个朋友说,她上初中的闺女,被一个大一些的学生截住,并企图猥亵时,当他触及女孩上身隐私部位的时候,女孩开始大声呼救,过路的学生家长立即向她的方向赶去,企图猥亵的青年落慌而逃,简单地呼救,不仅让自己没被侵犯,而且也避免落下心理阴影。
所以引导孩子建立危险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方式,非常重要。同时不应该对与孩子的交流建立限制,诸如什么事情不能谈,或者让他感觉这些事情绝对不能交流。
更多信息的获得,哪怕只是只言片语,可能都能让家长判断孩子处于的状态,以及存在危险的可能。
走出家门,绝不是把孩子交给老师这么简单,他们的成长路上能不能少一些坎坷,一定程度上也是家长决定的。
5、法律制度的健全与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让孩子可以更好的成长
以上图片引用自《社会与法》相关宣传与报道 以上图片引用自《社会与法》相关宣传与报道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我国法律制度越发健全,司法体系的完善,更多违法行为的判定,有了明确的依据,儿童及未成年的性侵害问题正在逐步被重视与解决。
而未成年自身的性侵害防范意识问题,除了学校提供的相关教育,其实家长要做的工作可能更多。
这些被多少年来不能摆在孩子面前面对面谈的问题,是该见“天”的时候了。有很多父母没与自己的孩子谈过这些,他们也没有痛苦的经历,也许是好运的眷顾,也许是受伤的人总是少数。但是不报侥幸心理过日子,有时是一种生活态度。让孩子有危险意识,懂得自我保护,可能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虽然我们都知道对孩子开口谈性教育这件事很难,但是今天你与他讲过的东西,有一天他会讲给他的孩子,当与孩子“谈性色变”不再是大多数家庭的尴尬时,也许我们将更少看到受伤的孩子。
我们可能真的没必要在这时喊,应该多判那犯罪人几年,把这种自我安全意识提升的观念,传递给更多人,看着更多孩子健康成长,可能更有价值!
制裁一个人,即便是最畅快,也远不足看着我们身边的人,好好地生活!
图片来自互联网,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