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学校是怎样进行道德教育的呢?
通常有这样几种方式:教条灌输式,检查评比式,榜样式,群众运动式,大批判式。
教条灌输式是让学生把道德训诫记住,背下来。比如我们认为,学生背下了关于礼貌的条文,他们就会有礼貌了。
检查评比式,就是动用行政手段、奖惩措施,落实道德训诫和道德要求,“管”出道德来。
榜样式,就是树立样板,大力表彰模范人物。这种办法的依据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群众运动式,就是搞各种活动。轰轰烈烈,群情激昂,泪如泉涌。
大批判式,就是对于所反对的道德现象运用舆论压制,争取群众,搞臭其思想,孤立其人。
你会发现这种道德教育思路有几个特点:
1.强调外部干预。
2.煽情。
3.靠群体威力。
强调外部干预,有可能削弱个人的道德内化过程,助长道德表演。煽情,有可能削弱道德教育中的理性和理智成分,助长盲从。靠群体威力,有可能削弱道德的个人主体性,助长随大流。这三条有一个共同点——不需要受教育者独立思考。你照着戒条做就是了,跟着别人一起激动就行了,和集体保持一致就对了。
所以总的说,我们的德育是鼓励学生不动脑筋的德育。
故此,铁皮鼓老师提出的“提升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而不仅仅是从情感的角度进行感化”,我觉得就很重要。
理性的道德思维教育是我们德育的盲区。我们的德育总是促使学生热血沸腾,而不是帮助他们冷静思考,尤其是独立思考。
我并不完全否定外部干预、道德煽情和集体的“熔炉效应”,它们自有其合理性,自有其效果。我只是说,如果只是偏爱这一种思路,则我们的德育是跛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