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班级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合理划分小组。具体操作中,小组合作有两个层级——一个是每排同学构成一个小组,大约是十几人,这可以叫它“大小组”,大小组主要任务是相互配合完成好班级卫生的打扫,也是班级内对抗的基本单位。
另一个是四个人左右构成的“小小组”。小小组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学习上依托小组合作,可以很好的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做到教学环节,知识点当堂消化,可以有效减少后进生的数量,经过长时间的运转,已经起到明显的效果。
四、多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想什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是什么。 必须承认,我与孩子们存在明显的代沟,通过与学生长时间的基础,我深知这一点,所以必须与孩子多交流。
曾经有老教师告诉我,每天尽可能与班级的每个孩子至少说三句话,让孩子知道你关注他(她)。其实,一个班级四十个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我只能尽可能的去做到。
努力做到宽严,关心孩子学习和生活,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有益于与他们共同,解决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 其次,我想说一下家校合作。
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合力共同完成的,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必须强化家校合作的意识。
在我们这个班级存在大量家庭有问题的学生,占到班级人数的50%左右,这些学生占据后进生的绝大部分,在他们身上存在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纪律等诸方面问题。
尤为突出的是不好好完成作业。例如我们班的刘某某同学,父母离异,孩子的爸爸在烟台打工,他和弟弟工作爷爷奶奶生活。
他经常不写作业,我和任课教师对其进行反复教育,经常和他的家长联系,一起做孩子的教育工作,告诉家长应如何教育孩子,督促孩子及时完成家庭作业,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孩子的确有了较大的转变。
家校合作还一定程度的解决了孩子迷恋电子产品的问题,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最后,谈一下我的困惑,有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是学生反应慢,做事慢吞吞的,就是大家常说的“艮”,包括学习和生活两方面。
学习上的慢体现在,老师布置下去一个任务,别的同学已经完成好了,他(她)才开头。
生活上的慢主要体现在吃饭慢。这些反应慢的同学学习成绩一般都是有问题的。在这里希望大家能给予我好的建议和方法。
第二,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这也与孩子的生活环境与一定的关系,希望大家也能够给我一些建议。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的现实工作中,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即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在工作中解决问题。
同样我们既要做到“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要防止“破窗效应”——就是一定要让孩子越来越好,更要防止问题学生,后进生越来越差。
不能让问题学生和后进生成为班级的“阿喀琉斯之踵”——也就是他们的问题一直存在,甚至越来越严重。我的交流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