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 的态度对待世界,不仅有助于艺术的创造,也有助于科学的创造。数学不仅是一种思维的艺术,而且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庞加莱.
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上,理论的产生、创造都是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之下完成的,可是有时候会产生一种怪事,通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发现得到的是一些看似荒谬的结论。这种结论可能有悖于常识,可能自相矛盾,让推理人左右为难。这就叫“悖论”。
悖论产生是逻辑不严密性吗?能不能打破悖论呢?每次有意义的打破悖论的过程,都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往往有划时代的意义。
比如:引发第一次数学危机的“毕氏悖论”(毕达哥拉斯悖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50748/3e538861ffe2114d.jpg)
古希腊时候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只有整数和分数。但是根据它发现的勾股定理,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比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这个发现当时被认为是悖论,因为它的前提是数只有整数和分数。
大概过了2000年,实数的概念稳固,才将这一悖论彻底消除。
当然第二次数学危机也是悖论产生的,今天我不说它,我们说个有意思的:“秃子”悖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50748/92c253fddbffab9f.jpg)
假如一个人有100万根头发,当然他不是秃子,我们每次洗头,新陈代谢,头发都会掉落。如果一个不是秃头的人掉一根头发的话,仍然不是秃头。按照这个道理,让一个不是秃头的人一根一根的掉头发,就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一根头发的人也不是秃头!
这下,葛大爷、徐峥就和我们一样了~~
这种悖论生活中很多很多。比如一个人背负了100公斤粮食,天空飞来一根鸡毛把他压趴下了。一个200kg的胖子,少一克还是胖子,再减还是胖子。等等
这种悖论出现的原因是:我们在推理时使用了模糊不清的概念。比如什么是“秃子”?这是个模糊概念,100根头发的是秃子,1000根的呢?10000根的呢?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
那么现实中是怎么操作的呢?打分制,10万根头发100分,5万根头发80分,3万根头发60分,1万根头发50分,5000根头发及以下0分。这样就不存在这个悖论了。
那么如何打分,不属于逻辑范畴不属于数学范畴了,而属于社会的范畴了,生活中处处可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50748/a2b922e87ab98f90.png)
比如小学的入学年龄限制,9月1日之前的可以,8月31日出生的就不可以。有人说:这是为啥,9月1日就一定够得上入学标准了吗?只用年龄,而没有标准,是不是太模糊了?
这属于教育专家要研究的问题了~~~~
欢迎关注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