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雒宏军
学校期盼“三声”多,那三声?就是歌声、书声和笑声。
“歌唱是心灵的阳光”,学生正是喜欢歌唱的年龄,走在路上,坐在书桌前,都会忍不住悄悄地哼上两句,尤其是那些经典好歌,更是百唱不厌。在上课前,学生们一遍遍的大声歌唱,“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是个好日子,千金的光阴不能等”,大概今天特别高兴吧;“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这是毕业班学生喜欢唱的歌,以此来激励自己;“雪让我有点快乐,那片白色,和伸向远方浅浅的车辙”,李宇春的《冬天快乐》也会让他们沉迷。歌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是一项健康的审美趣味,在歌声中学生不仅可以放松疲惫的身心,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多唱一些旋律优美的歌,不仅自己的情感得以抒发,周围的人也会感受到快乐。歌唱只是学生兴趣的一种表达方式,学校应该为学生多种兴趣的发展创造条件,比如说,提供校园一角,让喜欢生物的同学观察、探索,开放学校实验室,那些对科学充满兴趣的同学就有了大显身手的空间,开办美术班,有绘画天分的孩子就可以再上台阶了。学校不是制造“考试机器”的工厂,而是学生成长的乐园,要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造条件,要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奠基。
学校是读书的地方,书声是校园的标志。通过阅读,可以吸收别人的知识和经验,搭建我们的知识大厦;通过阅读,和思想者对话,汲取人生宝贵的智慧;通过阅读,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不断滋养我们的生命,温润我们心灵,丰富我们的情感。一个没有读书习惯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而一个民族的读书习惯应该是从学校就开始培养起来的。学生读书,不仅是指学习课本,死守课本不放,这样的读书面毕竟小了些,读书应该有更开阔的视野,人文精华、文学名著、科普读物,都应是学生的首选读物。学校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场所,经常充实图书室和阅览室,还要给学生留出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沉浸在书的海洋之中。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喜欢阅读。这时,我们就要反省自己:我们读书了吗?我们有阅读的习惯吗?学校里的书声不仅是学生的,还要有教师的,在读书的习惯培养方面,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阅读,一个人就会思想明朗,人格丰富,温文尔雅起来,一个民族就会变得智慧和强大起来。读书应该成为学校的常态,学校要为读书创设最好的氛围。
少年时期能够给人留下很多快乐的记忆,学校是少年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学校里,和伙伴们在一起,和老师在一起,孩子们应该有更多的笑声,更多的快乐。“不吃苦中苦,难做人上人”,我们常常用“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激励学生进取,“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这也是当今的现实,可是这一切都不是让孩子失去快乐的理由。我们有什么理由可以替孩子做出决定,为了不可知的未来就可以牺牲当下的美好生活。一个人对儿时的记忆如果只有繁重的作业,只有家长和老师的训斥,等他长大了,他还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吗?他还会有发自内心的微笑吗?还有什么摧残比少年时期的摧残更刻骨铭心!不管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教师,有责任将学校,将自己的班级,将自己的课堂营造成一个快乐场,让它吸引着学生,让学生自由自在的成长、生活。学习并非没有压力,只不过不要把这种压力变得无法承受,让学生们感叹:起的最早的人是我,最苦最累的人是我。学校里要有学生嬉戏,玩乐和发展自己兴趣的时间和机会;教师要善于应用教学艺术,使得课堂不断出彩,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教育学生也不一定必须板起脸孔,赏识和激励可能有更好的效果。让孩子学的快乐些,活的快乐些,其乐融融,更有学校的特色。
“歌声朗朗,书声朗朗,笑声朗朗”,这样的学校对学生,对教师充满了魅力,对成就完整的人格更有好处,应成为我们学校发展的目标。
发表于《教育时报》(课改导刊)2007年2月2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