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在香港念书,正赶上一场激烈的政治运动。常收到朋友的问候,问是否安好。回,安好,谢谢关心。
又问,发图片来看看?回发,午餐照三宝饭配冻柠茶,挺好吃。
我当然知道他们想看什么。无非想知道些区别于主流媒体的小道消息,获取第一手谈资。但很遗憾,我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居所,除了教学楼大堂歪歪扭扭的大字报和三不五时的集会,生活仍然平静如流水。
一楼的保安依然热情地和我打招呼,食杂店依然做我的生意,而学校的教授也再三声明,课堂只有学术没有政治。甚至许多发生的两公里外的新闻,也是从甜品店的电视上看到的。这条新闻每天会滚动播放很多次,这个城市除了这个话题,还会发生很多事。正如这个城市的大多数人,政治只是优先级靠后的一个小议题。排在前面的,无疑是生活。生活可不会取悦人,有时候它比政治冷酷多了。
我住在红磡,这里是香港重要的交通枢纽,东铁的始发站,过海隧道入口。有高校,有花圈区,毗邻油尖旺,有唐楼,有大型屋村,也有高档海滨别墅。人流密集,但有条不紊。交错的天桥将人流导向四面八方。这可是我走过的最长的天桥。
红磡,过海隧道入口早晨,天桥上有免费报纸派送,am730,印象中还有星岛日报和文汇报。拿一份地铁上看,等到站了再转给收报纸的老奶奶。而到了夜晚,有临时小贩在天桥上卖些袜子、梳子、发卡等便宜的日用品。价格亲民得像某宝。除了没有震天响的迪斯科,景象也跟一线城市的天桥差不多。只不过等散档了,地上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像没有人长时驻足。
往黄埔街的方向走,下天桥,仿佛落地人间。我极爱这里,人生百态以一种极致的方式浓缩、呈现。
左转是花圈区,几家殡仪馆聚集在这里。世界殡仪馆、万国殡仪馆,还在天桥上就能看到它们的招牌。这些大气的名字和殡仪馆联系在一起,我每次看见,总觉得心酸。人在生老病死前的无奈和脆弱,需要这么多的仪式来化解,又需要这么多的词汇让仪式产生安慰。通过世界或万国送走的往生者,仿佛会踏上更高级的天堂,然而他们只是静静地躺着,然后随一缕青烟归寂于苍穹,永远消失。世界亦或是万国,对往生者都不重要。
回头,往必嘉街的方向走,又是另一番天地。这里是食肆一条街,从便利店、快餐连锁到各国料理、当地美食,应有尽有,生机勃勃。然而,行走在只能同时通过两人的人行道,我却无法因此感到兴奋或欢愉,只是平静。这里人口密度太高,故事太多,一眼望去,可以同时看见那么多的面孔。我能真实感受到他们的存在,甚至隐约猜到他们背后的故事,以任何单纯的情绪来面对,都不合时宜。唯有保持平静,才不至于让自身的存在过于突兀。这也大概解释了,每天从这里来来往往,我的手机里却从来留下一种必嘉街的照片。
傍晚时分,阳光被两边的高楼遮盖,只剩下一丝残影,绿色巴士和红色的士变得繁忙,必嘉街也到了最忙碌的时候。这里的美食不一定能在各大攻略上读到,我也不会去做横向比较。只是觉得这里的东西多样又实惠,作为忙碌一天的犒劳,最合适不过。
有一家叫 ICONIC H 的热狗店生意很好。从放学时间就开始排长龙,都是年轻人,50港币以下就能解决一顿。如果想吃冰或甜品,必嘉街岔到明安街,有大名鼎鼎的红磡冰室。当然,附近的冰室还很多,我常去的润一润和芝麻绿豆甜品屋,都在这一带。如果你想吃地道的粥粉面,就更容易解决了,荣发、洽兴牛什,你一定不会错过。而我最爱的永明粥店也在必嘉街上。如果你去,一定要点炸两,那是一种裹着油条的肠粉,只要14港币。浇上餐桌上自取的豉汁,再陪一碗明火白粥或及第粥,简单舒服。
吃饱喝足,可以去宝石戏院看一场电影。那是香港仅存的使用人工售票的电影院。在窗口,售票员给你看座位表,你用彩色笔圈出想要的位置,然后得到给一张写着号码的电影票。电影票上用繁体字印着宝石戏院四个字,像十年前、二十年前一样。在这里,旧事物仍以极强的生命力生存着。
例如宝其力街口的福德庙。从宝石戏院出来右转到街口可以看见它。你看它的位置就知道,它的存留必定经过一番争取。小小的庙宇,整洁干净,檀香袅袅,在高楼间给都市人的心灵一片栖息地。无论在多么发达的社会,向神灵拜拜的习俗依旧不会消失。心灵的问题还是需要心灵的导师来解救。
如果觉得意犹未尽,可以往海边走。海边长长的步道可以一直走到海港城前的天星码头。途中,你会经过红磡体育馆,尖沙咀,星光大道等知名地标。不过到了那里,又是另一番天地。如果你不赶时间,可以在这里继续走走。那些知名的连锁商铺在这里也能找到,想买的也都能买到,很便利。
走在坊巷间,你看邻里寒暄的方式,你看菜市的肉贩手起刀落的姿势,还有街坊对当地熟菜的热爱,和家乡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说了不同的语言罢了。香港也是一个普通的城市,它尚在人间,也逃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
-End-
夜色降临,晚霞下万家灯火次第亮起,是最美的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