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
周梵
54个笔记
第二章 接纳带来自由和力量
>> 第二章 接纳带来自由和力量
有最大的自由,才有最大的成长,同时才能使出最大的力量。如果只是遵守道德规则,那不是成长,只是服从。如果只是遵守道德规则,那不是成长,只是服从。
>> 减少内在消耗,停止纠结
>> 一个人的命运是由这个人每天对这个世界所做的反应、每一次言行所决定的,而一个人会有什么样的言行是由自己的人格模式决定的。
>> 为什么你会觉得“累得要死”
>> 首先我们要明确两点:
第一,你的人格不是你,你拥有你的人格,但你不是它。
第二,你的人格是可以被改变的。
>> 你的人格是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根据你的养育者对待你的方式选择的一种生存策略,以及你所成长的环境和文化灌输给你的一些信念系统,和你历史的经验累积起来的综合产物。
>> 人格是会改变的,你现在的人格模式很可能跟十年前不一样,而且也可能和十年后不一样。
>> 对于一些从未开启自我成长的人来说,它们可能会以一种人格模式延续到老年甚至死亡的那一刻。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
>> 很多人在自己的“两难”中可能会被卡住很多年,到头来什么成果都没有得到,却白白消耗了很多生命力。
>> 无论事情大小,也无论你外在看起来如何,每一次在“选择A”和“选择B”之间的举棋不定都是一种内在的拉扯,而所有的拉扯都会造成巨大的意识消耗。
>> 透过人格三层圈了解自己的本质
>> 他们会抱怨一件很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同一种视角,同一种感受,多少年来从不厌倦地讲着同一个版本的故事,从未改变过。这些人一生都困在自己的小我中,没有真正去触碰那个真正的自己——本体。
>> 除非有一天它从水中跃出,在离开水面的那一刻,它才会意识到:“啊!原来我之前一直生活在水里呀!”但如果这条鱼从未离开过水,它也许永远都不知道世界上有水这种东西。
>> 从小到大我们会建立各种各样的信念系统,进而形成我们的人格: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一个人当了妈应该是什么样子,当了爸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等等。
>> 外圈这一层就是我们的社会人格,同时也叫防御保护层,那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养育者和我们所生活的社会阶层的文化、主流价值观要求我们表现出的样子。说得更简单些,就是别人期待我们成为的样子,如果我们渐渐认同且内化了这些信念系统,那么它们也会变成我们期待自己成为的样子。
>> 这些压抑、否认、评判曾经都是来自外部的声音,慢慢地在成长过程中这些声音不断被我们内化,变成自我中的一部分。
>> 棘鱼是非常有领地意识的鱼类,当雄棘鱼发情之后,把一条雌棘鱼放进鱼缸,雄棘鱼会表现出疯狂的行为,它一边努力地吸引雌棘鱼,一边在雌棘鱼靠近之后又疯狂地攻击它,然后又吸引雌棘鱼……雄棘鱼被自身“维护领地”和“交配”的两种本能需求搞疯了,所以它才会出现这一系列看似疯狂的举动。棘鱼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它无法依靠自我来判断和选择,它所有的选择都是本能性的、自动化的反应。
>> 如果棘鱼也拥有人类特有的自我意识,及其延伸出来的能力——自我觉察、自我成长、自我扩张,那么雄棘鱼就有能力进行自我审视,探索自己这些疯狂的行为,并让自己的意识得到进化,发展出更高的智慧来统合两种有冲突的本能性的需要。
>> 对自己的行为动机有足够的了解,甚至是对行为之前,仅仅在内在意识之中发生的情绪、念头有足够的觉知。
>>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如此,一时傲慢,一时自卑;一时急躁,一时拖延;一时责备他人,一时自我愧疚……
>> 我们要去到一个更好的方向并不需要否认现在
>> 放下愧疚模式,是提升能量的前提
>> 放下愧疚模式,是自爱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提升能量的前提。
>> 算了,我就当没养你这个女儿,以后老了我也不指望你养,我自己过。”当时听到之后心里很伤感,伤感之后还有生气、愧疚、被辜负、委屈、被冤枉等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 因为你的问题,所以我老了以后决定自己过;
之所以我老了要自己过是因为你是靠不住的(这里的靠不住=不孝、没有担当、不负责任、自私……);
你是一个连生你养你的父母都觉得靠不住的人;
所以归根结底,你是个失败的人。
看似是一句自怜自哀的语句所传递的后台信息每一层都是对对方一种更强烈的指责和否定,所以会引发听者很强烈的负面感受。
>> 归根结底最终极的渴望就是——我想要爱。
>> 愧疚除了会降低自己的能量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 自我改变是需要力量的,我们的每一次改变都需要拿出力量去破除掉原来的习性,而罪恶感是能最快扼杀力量感的东西。越去评判或谴责他人,事实上就越剥夺了对方改变的力量。
>> “I'm not to judge you,I'm to help you.”(我不是来评判你的,我是来支持你的。)
>> 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明白,当你想让一个人变得更好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让他有愧疚感,这个人也包括你自己。
>> 接纳真实的自我
>> 每个会吸引我们的人,身上都有一些可以填补我们内心空洞的特质,要么是我们压抑的、不敢做出来的,要么是我们对自己有评判,希望对方来补充的。
>> 这种吸引和选择往往发生在潜意识里,在人们根本没有觉知的时候就发生了。所以我们常常觉得爱情是莫名其妙的,似乎我们爱上谁是毫无规律、随机发生的。
>> 我们对他人的评判,归根结底都来自自我评判
>> 而我们给出的所有评判自己会第一个感受到,同时这股评判的能量传递出去最后也一定会回到自己身上。
>> 我们最不喜欢自己的时候,也是最没有力量的时候
>> 关系是个很好的镜子,我们看到对方的样子,可以精准地反映出我们人格底层的这些又渴望又评判,各种相互矛盾相互拉扯的信念系统。
>> 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些不想面对、不想承认、不愿接纳的部分,就是阴影人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和社会人格争战,令我们的内在不断自我消耗。
>> 而所有那些未被满足的渴望是绝不可能靠个人的意志被真正压抑下来的,最后这股能量一定会爆发出来,要么对外,在关系中呈现,要么对内,在身体上表现出来。
>> 以后当我真正想休息的时候,就要放下所有的不配得和愧疚不安的感觉,允许自己心无挂碍地彻底地休息。
>> 冥想练习
突破限制性信念
>> 爱是提升力量感最好的途径,尤其是对自己的爱
>> 任何时候,一旦强迫自己或他人只能做那些“好的”选择,那么这个“好习惯”“好品格”就会变成一种牢笼,因为如果只能做一种选择,那就意味着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自由,没有自由就意味着所有的现有选择都是建立在自我压抑、自我牺牲上的。它并不是发自内心的遵循自由意志的选择,而是被迫履行某些社会规条或他人的期待而不得不做的一件事。这个“好”,原本的意义就消失了。这个“好”变成了一种负担和道德绑架。
>> 对自己的爱,从自我接纳开始
>> 所有的生命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始动力——进化。进化的方向就是更好、更有力量、更有爱、更美。这是所有的生物共同的目标,不是以某个人的意愿为转移的。
>> 要学习带着自我肯定的心态去自我反省
>> 当你不害怕失去时你才能真正得到
>> 要未来变得更好而否认现在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永远要记住,现在的你就是最好的,下个阶段的你将会更好。
>> 以下是几种不同阴影的价值和天赋:
拖延模式的天赋:是和潜意识的某种敏锐的连接,拖延通常表达内心的抗拒,代表有些内心深处的渴望一直被压抑,没有真正被看到、被尊重以及被满足。
讨好模式的天赋:连接力很强,对他人的感受和需求非常敏感。
指责模式隐藏的天赋:有力量,边界感很强。善于修正和看到进步的方向。
自卑模式的隐藏天赋:内在有巨大的潜力没有被开启,提醒你自己需要更多的自我接纳。善于看到他人优势的天赋。
软弱模式的隐藏天赋:足够柔软和灵活,善良,想保护别人。
倔强模式的隐藏天赋:足够独立,有力量,而且敢于对结果负责。对认定的东西深信不疑。
>> 帮你改掉坏习惯的接纳练习
>> 写出几个自己不太喜欢自己的特质,或者觉得需要改变的特质。
比如:拖延、懒散、自卑、固执、没力量……
>> 例如,你不喜欢自己的拖延,你感觉你的拖延在胃部,就用手掌触碰这个部分,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三次,让整个意识都和这个部分连接。
然后对自己的“拖延”说:
嗨,我看到你了,我看到我的拖延了。
>> 即使我有拖延的部分,也不妨碍我爱这样的自己。
>> 至少重复三次,直到你感觉你的内在对这个部分有了足够的接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