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苏菲的世界》,感叹一位哲学家能够用文学的形式,借助于讲好故事的机会,把哲学问题和哲学知识镶嵌在故事里,写出这本有关哲学史的小说。
因为平时人们一听到哲学,就觉得太深奥听不懂,便自觉地绕道远行。哲学和文学原本是两种不同的学科,但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却成功的做到了跨学科融合,写出了这本在全世界都很畅销的小说。
那么很好奇,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的内容。
精彩内容:
小女孩苏菲收到哲学家艾伯托的邀请来学习哲学。苏菲受好奇心影响开始学习哲学,学习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函授。艾伯托老师给苏菲写信,也就是哲学书简,苏菲读这些哲学书简来学习。
后一阶段,改成面授了,一师一徒定期见面,用讨论和对话的方式来研究哲学史和哲学问题。
苏菲还真是个小天才,进步很快,就在学习渐入佳境时,却遇到了生存危机,发现自己是文学家笔下的小说人物,大脑和思想都受他人所控制。于是便思考怎样逃离小说的世界,去到真正的人间。
最终俩人来到了人间,却发现自己在人间的行动受到限制,无法被人们看到、听到、感受到,因为他们是书中的精灵,无法跟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交流,小说到这里就结束了。
苏菲看爸爸的小说到这里就结束了,便产生设问,小说中的苏菲和老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会回到书中的世界?还是要继续在人间游荡?去问作家爸爸,爸爸说不知道,因为小说人物苏菲已经从小说中逃离,他也不知道结局如何?于是苏菲决定再重看一遍小说。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的由来
作者是一位哲学家,原本是在学校教哲学课,发现哲学课学生都不感兴趣,不爱学。作者是个爱琢磨事,爱思考的人,于是就想出了要写一个好故事的主意,并在故事里不知不觉间让读者了解到哲学知识,把哲学包装成文学的样子,成功的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发现书中的哲学老师和书中的作者身上,都有现实中作者乔斯坦·贾德的影子。因为现实生活中挪威作家的身份是哲学老师,又是作家。
作者乔斯坦·贾德耍了个花招,在书里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人是书中的作者,一个是书中作者笔下的哲学老师。在《苏菲的世界》里是哲学老师,给学生苏菲讲哲学课,逃出《苏菲的世界》后,在现实中是作家,给女儿讲文学。
本书最想告诉我们的一句话就是“一个喜欢思考哲学问题的人,他永远不会过分习惯这个世界”。就是说你要永远保持住一颗好奇心,否则就是过分习惯这个世界。所以我们要像故事里的苏菲一样,对我们自己,对他人,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好奇心,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自我升级。
读书心法
书中艾伯托老师在给苏菲的信中,讲到什么是哲学时,打个比方说你就可以把读哲学当成是读侦探小说,探索哲学问题,就好像是大侦探破案,寻找案情真相,特别有意思。
那么我们看这本哲学史小说时,也要像侦探破案一样,看苏菲怎样一步步地发现自己和自己存在的世界是怎样的现象,然后又是怎样步步惊心的发展过程。
写作心得
本书作者运用了好多次的设问句。设问句能够让文章内容过渡自然,写作过程很顺滑,没有阻碍。就像我们平时的对话一样,设问句不一定是为了得到回答,有时只是为了能顺利借助设问,进入下一个话题。
以后在写文章时,也可以借助于设问句,让自己的文章更进一步。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触动,如果你还喜欢,就顺便给个喜欢、赞赏或者转发,以此作为鼓励!不给也没关系,一样感谢您的关注!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