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要素》是非常适合刚入门的产品经理看的一本书,提供了一个适用性极广的思考框架和思考流程,Jesse James Garrett从设计者的角度将用户体验分为五个层面,如下图:
用户体验要素五个层级其中贯穿五个层级的是:产品向用户去传递什么?产品目标是什么?但是越来越多优秀的产品脱引而出是在产品策略和产品机制上做的非常牛逼,如tender、fleck、微博、知乎是在机制上非常出色,微信与米聊的竞争中体现产品策略的重要性,所以从设计师的角度分为将产品设计分为七个层面。
一、战略层:定义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范围。
二、产品策略
- 将产品置于大环境中,将竞争定位到那个层级?
- 采用何种方式来竞争?将团队注意力焦到可以让产品脱引而出的地方。
- 详见看看微信与米聊的竞争、层级化思考
三、范围层:把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转化为向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
四、产品机制:确定内容清单和功能清单后,设计一种让用户在操作/功能中等能够看到什么信息/内容的方式就很有必要了。即设计用户行为、功能、内容的组合方式,分为用户行为机制和信息机制。
五、结构层:为网站创建一个概念结构,为用户创建一个概念模型,交互组件将如何工作,来让用户完成任务。分为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设计。
前面五个环节总结:
围绕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来设计机制,围绕机制来设计功能,围绕功能来设计交互和信息架构,由交互决定信息流,如果产品机制牛逼则产品基本牛逼,不论产品结构多么烂如新浪微博;如果机制毫无亮点,产品结构混乱则产品基本上就没救了。
拿产品类比生物来说,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决定了产品属于哪个物种,产品机制是产品的基因,产品解结构是产品骨架,以上皆在皮囊/产品UI之下,诚如《小王子》中所言”最重要的东西是用眼睛看不见的“。
六、框架层
产品目标是具体到信息设计、用户需求是具体到界面设计和导航设计。解决的是“”放置“的问题,界面设计考虑交互元素的布局,导航设计考虑如何引导用户移动的元素的安排,信息设计考虑传达给用户的信息要素的排布。
七、表现层
表现层是视觉设计:强化结构、强化传递信息、强化分类;内容、功能、美学汇聚到一起产生最终设计。
总结
在实际操作中有两点非常重要:
- 明白正在试图解决的问题是哪个侧层级:主页的按钮时颜色不对(表现层)?还是未知不对(框架层)?还是这个按钮并不像用户理解的那样工作(结构层)?
- 了解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所造成的后果:在一个层面的修改会引起上下层级的连锁反应,保持系统性的全局思考。
其他 - 传递链条太长会对产品的设计有很大的挑战,每一个节点是表现的机会也是内容、情感流失的环节。
- 为了高效率的完成信息传递,有缩短传链条和提高每次传递效率两种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