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笔下的鲁迅先生,这里的别人指的是这本书的作者——郝永勃,他写的这本书名叫《春秋鲁迅》。在写这本书之前,作者花了六个多月的时间做着前期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大量的阅读鲁迅先生的书籍,查找资料,做笔记,写大纲。
这本书我大概看了三分之一,作为鲁迅先生的“书迷”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用,因为鲁迅先生的作品实在太多了,而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看的都是先生比较热门的作品,再加上因为年代背景的关系就算很喜欢先生的作品也很难一下子找全。而《春秋鲁迅》刚好给很多鲁迅作品爱好者提供了很详细的书单。
作者郝永勃自己在这本书的序中也写道:“如果《鲁迅的肖像》是一个横向的读本,那么这本《春秋鲁迅》”就是一部纵向读本。这本书以时间顺序去发现鲁迅先生写作的魅力,全书分析和描述了鲁迅先生从1898年到1936年之间的写作状态和写作转变。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书里作者有这么一段话我深感赞同“我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喜欢看一个人的写作年表,欣赏朴素的记事方式,那一年发生了什么,读了什么,写了什么?而相对完整地认识一位作家,莫过于去读他的编年全集,就相当于读大部头的自传。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在他的青少年时代,与同龄人,与周围的人,不见得有多么大的区别。再比如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就更难分辨谁是谁了。”
现在很多人喜欢看书,但大多时候都是别人推荐什么看什么,或者自己突然对那一类书感兴趣了所以去看了,很少有人因为喜欢某一作家而去看该作家的写作年表。看到这里的时候让我深感敬意,我一直很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这种喜欢更多的是单纯的喜欢还算不上研究,也想过把先生的作品都看一遍,刚开始也有对先生作品认知不全的顾虑,但看到这本书时我才发现原来还有如此用心且同样热爱先生作品的人。不仅将先生的作品一一看完,还按照时间顺序整理了出来,并一一做了分析。这对后续喜欢先生作品的人来说很有好,所以很是推荐这本书。
同样我也很喜欢上面那段话,喜欢一件事情或者喜欢一个人,我觉得是一样的。因为喜欢所以想了解更多,想要了解更多就得从开始去了解,从多方面去了解。一个点不能够了解全部,那就把他拉长,了解整个时间线。就像做研究一样,这有这样的喜欢才能变的热爱,才能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才能领略到别人领略不到的东西。
学习一个人的作品就是看到他身上的长处,看他里想中的闪光点,以及感人至深的情怀。我们缺少什么,就寻找什么,补充什么。一位伟大的作家的一生就是一部厚重的教科书,只有用心去读,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我们的命运才会由此发生变化。
雅克·卢梭说:“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尊重的品质。”也不仅仅是人,文章同样是有品质区别的。因为天灾人祸的原因,许多有着优秀品质的文章,没能流传下来,但流传下来的,多半有优秀的品质。”
很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便捷的时代,我们根本不需要去挖掘优秀的作品,只需要跟在前人的后面去欣赏就好了。
我是默言,我愿举着火把,带着光,带着温暖和你一起在写作的路上走下去,来加入我的会员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