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比谁》教学指导
一年级教学中“比较”的反思:
活动一、
亲子活动。晚饭后,爸爸分给小明3个葡萄,分给自己4个葡萄。(这是因为小明很浮躁,干什么都傲气十足,爸爸想刺激刺激小明,杀杀他的锐气。如果您的孩子内向、消极,干什么不与人竞争。那么您就给孩子多分。让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提升与外界的联系,强化沟通内驱力。也就是大力调动他们的兴趣,别老是让孩子压抑。)
有了实事为依托,满足感以后。在这个活动中接下来,要反复训练小明的语言表达。
原因是他有了得到葡萄的事,这个体验还存在大脑中。接下来训练时,他愿意接受您的指令。否则,就漂!没有根据就不会配合,也就没有效果,好像空中楼阁。
练习说:“我的葡萄比爸爸的多。”
开始练习,可能他只会一两个字,不完整,断断续续。
这时候,您要引导。先叫孩子跟着您说好几遍。一直到他自己把那句话说完整。而且是一口气说下去,不准有间隙,不准停顿。老远听,就是一句有意思的话。而不是:“小明……的……葡……萄……比……爸爸……的……多。”这是小明根本没动脑子的表现。是害怕爸爸而死记硬背那句话!这时,爸爸要放下架子,耐心指导。
怎么指导?
重新分一遍。边分边说。
两遍过后,还是不投入。就是因为孩子纠结在葡萄上,那么,干脆让你们吃了葡萄。再换一样水果,重新分一分。
这样,他才认为您是跟他平等的丶公平的。才会完完全全接纳您这样的爸爸。才会全身心地与您沟通。否则,您的沟通是一种暴力行为。那是没有效率的,你们之间就有代沟。学习就没真正产生。就叫假学习。
活动二、
完成活动一以后。就来进行活动二。
“你看,爸爸有3个葡萄,你自己有4个葡萄。”
“小明的葡萄比爸爸的多。”
“4比3多。”
把这一节点,多次反复。
活动三、
一般情况下,人都是自私的!
这就需要,您把孩子先说出来。
完成活动二,再完成活动三。
“爸爸的葡萄比小明的少。”
“3比4少。”
“3比4小。”
这里还有一个事要给大人交代一下:
①您所举的例子,数字要绝对的让您的孩子,心里特别清晰。不能过大,大数特别蒙人,让人容易走神!
②要从易到难,或者先简简单单的练一两天。再“照人下饺子”。不要一下把句子加到长得让人无法理解。
一般孩子先会说“3比4少”就行了。可有的家长自以为是,自作聪明!以为我家的孩子会说“3比4少1”,就硬生生教“3比9少6”。这是让孩子走上“笨”的道路。千万别尝试。
总之,您放轻松,今天晚上,能完成以上一步,两步,就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