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片段 《结构思考力》
“我的上司对我特别不耐烦,每次汇报工作或者会议发言时他都打断我的话,真是郁闷!”
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版本。
“我们的这些干部每次找我汇报工作,就在那里说呀说的,经常是听了15分钟也没听明白他们到底想说什么事情,只能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打断他们!”
上述情况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发生,问题的核心不是我们的上司不耐烦,而是如何提高沟通的效率?如何既能清楚地表达你的观点,又能让对方准确快速地把握你的观点?
那么怎样消灭你上司的“不耐烦”呢?(注意我说的不是消灭不耐烦的上司……)
消灭上司的“不耐烦”,从“结论先行”开始。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工作中,我们肯定都参加过让人想瞌睡的会议。会后,经常会遇到“今天得开会,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昨天会上没讨论出结果,今天的会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呢!”的抱怨声。这对于公司工作、员工个人都有着时间上的损失。
提高彼此之间的沟通效率,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核心问题!
要建立高效的沟通,需达到两个标准:1.清楚的表达出观点;2.快速的接受到观点。
清楚地表达出观点,上文提到了“结论先行”的方法:1.结论先行,表达观点;2.支持观点的理由或理论;3.总结观点。看起来像小时候语文老师教“总分总”的作文结构。容易记,容易用。
快速的接受到观点上,从汇报方来说,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 用多长的篇幅表达呢?
这个时间,建议控制在两分钟以内,甚至更短。我们在沟通时,虽然没有字数要求或限制,比如,800字以上,1500字以内之类。从提高效率角度考虑,还是要言简意赅的表述。2句总结,3-5个理由,2分钟的时间足够。长篇大论的汇报,一是,会出现接收方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笔者就是很好的例子。);二是,因为时间太长,接受方对第一个陈述的论点已经忘了。这两种的情况,都会影响汇报把握接收的结果。
* 什么时候用?
“一对多”的时候用。可以理解为“一个问题有多个方面的解答”、“一个人与多个人交流”,等“一对多”的场景。“结论先行”的表达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向接受方完整陈述自己的观点。引导接收方一下子抓住关注点,有针对性的深入讨论。这样就保证了,接收方对汇报结果,既全面又深入的接收。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我在刚入职场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抱着满满的信心,丰富的材料,去找领导汇报。讲事实,摆道理,耐心讲解,生怕哪一个细节讲的不清楚不明白。
领导不耐烦的回应“你到底要说什么?”
我着急的回应“你慢慢听我说呀!”
接下来,讨论的内容就从汇报工作转向了领导对我个人的评价:“小梁啊,我发现你这个人说话太啰嗦,得好好练练表达能力啊,今天就先这样吧!你说的再考虑考虑”。
此时,我内心的os:你都不让我把话说完!?就把我打发走了!
运用结论先行的方法,当时的我可以这样处理:先表达自己得出的【结论观点】,再简明扼要的表述支持【理由理论】,最后【总结观点】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结论。整个表述提前预演一遍,保证时间控制在两分钟以内;预测三个领导可能关心的重点,再做详细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再去敲领导的门!
【A2】规划今后的该怎么应用
读书会上,按照惯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收获分享。
下周的读书会上,我打算这样做:
1.【结论观点】一句话陈述,这本书给我的生活中带来了什么改变?
2.【理由理论】有哪些方面?每一个方面,从什么程度到达了什么程度?
3.【总结观点】一句话陈述,下一阶段自己打算有哪些行动?
4.【时间准备】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内(等读完书后,写出逐字稿,确保不超时。)
5.【案例准备】每一个方面,准备一个事例,可以对大家关注的方面,在现场做深入的、互动的讨论,避免发生纯理论讨论,不落地不适用的空谈。每一个事例,也都遵循“结论先行”的方法。
>>>>>>>>> 完 └(^o^)┘

(ง •̀_•́)ง 文妈好棒,加油(^ω^)!
❥ 乐观面对生活课题!
❥ 简约生活的尝试者!
❥ 开启重新养育自己的旅程!
网友评论
苹果kissing_heart-
1.今天电脑写的,文章结构紧凑了!
2.文字改了三遍,第三遍比第一遍文句精炼了不少!
3.尝试了一下“边界”!
4.部分段落,用“结论先行”写的,呵呵。。。
洋葱 scream-
1.“边界”的方式不知道对不?!
2.感觉找的场景还不是很适合?因为还没读书,写的不具体。
3.无